……
等人离开。
殿内只剩下颂帝一人,他脸上慵懒一点点消失,眼神又凌厉了起来,说道:
“将太子和滕王叫进来。”
守在门口的侍卫应声而去,少顷,在火把与宫灯的映照下。
一身黑红狐裘的太子,与锦衣少年滕王并肩踏入大殿,躬身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身后的殿门也关闭合拢。
颂帝“恩”了声,那双冷若冰霜的眼睛,先看向了二儿子滕王,说道:
“听闻是你将出逃的景平皇后带回来的?”
滕王在外跋扈嚣张,但在亲爹面前乖顺如鹌鹑,不敢抬头,道:
“是。儿臣得知后,火速前往,幸好未出大事。”
小王爷谨记昭庆的叮嘱,只字不提此事上,昭庆与李明夷的存在,也半点不提与严宽抢人的冲突。
果然。
颂帝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声音中也多了一抹赞许:
“做的不错,你也是长大了。”
滕王恭恭敬敬:“能为父皇分忧,乃儿臣本分。”
“恩,”颂帝点头,目光又挪向太子,语气冷了几分:“你去追捕景平,结果如何?”
太子眉眼低垂,恭敬道:
“回禀父皇,儿臣无能,今晨查到景平一行人逃出城门,儿臣与秦重九统领追随一路,却不想,只在京郊树林中找见一架驴车,与些许他们的随身物件,至于景平小皇帝,与西太后,端王等人,却不见踪影。”
“不见踪影?!”
“是。儿臣一整日,都在城外四下寻觅,方圆数十里掘地三尺,却依旧并无所获,那群人,仿佛凭空消失一般。秦统领怀疑,可能是有强大异人接应,将其带走。”太子解释道。
颂帝面沉似水,一言不发,只是双眼直勾勾盯着他。
殿内气氛沉重压抑的令人喘不过气。
“异人?”颂帝终于缓缓开口,“是护国寺的鉴贞和尚,还是李无上道?”
太子硬扛着压力,额头见汗:
“护国寺一直派人盯着,鉴贞大师不曾离开。至于那女国师,若返回京城,以其霸道性格,只怕不会只救人走这样简单。”
顿了顿,他补充道:
“南周朝廷毕竟底蕴深厚,儿臣听闻,大内都统裴寂并不在京师,而去江湖办事,或是此人出手,也未可知。”
颂帝神色阴鸷,全无接见秦幼卿时的温和,他沉声道:
“不管是谁,胆敢抢走景平,便是与我为敌,与我大颂为敌!即日起,传令下去,通告天下,南周改颂,凡不遵从者,悉数杀之!此事交由杜汉卿、陈龙甲、徐茂、白师道率兵主办!”
“下令黄喜、姚醉负责内外侦查景平一行人下落,以及逃窜的南周旧臣,凡窝藏者,株连三族!凡有检举者,重赏!务必重视吴珮所辖区域!”
“滕王,你稍后去知会你母妃,要拜星教在江湖中搜捕景平下落,朕准地方官府配合洪神通,便宜行事!”
“太子,你此事督办不力,然念及你过往功劳,暂不处罚,宋、李两家之后入京,你去接待。”
“如今大局已定,礼部即日起筹备登基大典,城中须尽快安定,恢复秩序,你二人身为兄弟,当通力合作,可听清楚了?”
太子、滕王皆精神一震,齐声应和:“儿臣遵命!”
颂帝大手一挥,两个儿子如释重负,慌忙告辞。
等大殿中,再次空无一人,颂帝静静坐在龙椅上,大手摩挲着玉玺,眼神飘远,声音嘲弄:
“景平?不足……为虑。”
……
……
次日一早,宁国侯府。
“阿嚏!”
李明夷推开厢房门,迎着冷风,打了个喷嚏,揉了揉鼻子:
“谁念叨我?”
——
ps:明天周一,过两天新书试水,听说读者评论对新书榜排名有好处?沉思两秒,我决定在这里放一个打卡段落,吃饱了撑了没事干的读者老爷可以在这里打卡……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