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苟着养老,你们偏逼我科举题名 第三章 诡辩再打脸(2/2)

林闲淡然一笑:“兄台此言差矣!《大学》有云:生财有大道。《易经》亦言:利者,义之和也。可见圣贤亦不讳言利,重在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亚圣劝梁惠王以仁义为根本,正是为了求得国家百姓之‘长远大利’、‘根本之利’,而非汲汲于眼前之小利。这其中的区别,犹如……”

他故意停顿一下,目光扫过林耀祖。

“犹如一人,是选择杀鸡取卵得一时小利,还是选择精心饲养得长期蛋利?其高下立判!昨日我计算田亩摊派,求的便是族中事务的公平之利。此利合乎族规顺乎人心,正是义之和也,有何不可?”

一番话,引经据典又贴近现实,将“利”与“义”的关系剖析得透彻明白。

既维护了孟子的核心思想,又为自己昨日的行为找到坚实的理论依据,还暗中讽刺了长房贪图小利不顾道义。

族学内鸦雀无声。

不少年轻子弟听得两眼放光,觉得这道理从未如此清晰过!

就连一些旁听的族老,也微微颔首。

林文远被驳得哑口无言,狼狈不堪。

林耀祖更是脸色铁青。

他本想用圣贤经典压人,没想到反被林闲用更圆融的逻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林闲从容坐下,不再多言。

经此一辩,他在族人心目中的形象,从一个只会算账的“计吏”,彻底升华为一个通达经义、思维敏捷的“智者”。再也没有人敢轻易在学问上挑衅他了。

次日,便是县试。

与林闲的淡定相比,林承宗和儿媳王氏终日愁眉不展。

他们看林闲每日不是怼长房家的人,就是在院里躺平晒太阳。

就连备考,都是拿着本《三字经》似是而非糊弄。

“爹,您……您真不再温习一下经义?或是做几篇时文?”林承宗忍不住问道,他实在无法想象老父如何应试。

林闲放下书笑了笑,露出几分与他苍老面容不符的豁达:“宗儿,读书之道,不在死记硬背,在于明理致用。爹心里有数。”

他确实有数。

原身考了一辈子,四书五经早已滚瓜烂熟,缺的是灵性和见解。

这恰恰是来自现代的灵魂最不缺的。

他这几日看似闲适,实则在脑中飞速整理着现代申论技巧、公文逻辑和那些足以惊世骇俗的观点。

翻盘之战,悄然打响!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