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萧瑀被贬了吗? 6 006(3/3)

王秋月吸了口气,这种圣宠,萧荣不满足,在乡下已经是顶了天的优待了!

罗大元:“萧璘的媳妇是定国公的孙女,具体怎么得来的民间探听不到。”

王秋月:“……一个是丞相府贵女,一个是国公府贵女,咱们芙儿往后的妯娌关系怕是难喽。”

夫妻俩沉默了一会儿,王秋月再问最关键的:“萧瑀名声如何?”

看着是好,谁知道他真正的秉性?

说到准女婿,罗大元松了口气,笑道:“他十九岁时确实中过解元,因此在京城百姓间得了一些美名,不过毕竟只是个解元,没有当官,民间就没传出他多少事。这也正常,就像在广陵,只有大好人大恶人才会传遍乡里。后来春闱落榜他去了嵩山书院,京城百姓更不知道他是谁了。”

真想打听萧瑀的为人,需得找经常与侯府往来的人家,但那都是勋贵高官了,林管事可没有门路,又怕冒冒失失去了,大户人家的下人心眼也多,万一将此事传给侯府,萧家再怪罪罗家……

因此种种,王秋月得出结论:“应该没问题,我也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罗大元:“是啊,萧瑀比行书还看重礼数呢,这种人能做什么混账事。”

夫妻俩互相安抚一番,心宽地睡了。

.

两家的三媒六聘走得很快,十月初二完成“请期”后,便该是十月十二的迎亲了。

萧荣发达后不光跟罗大元断了联系,跟老家一些出了五服的杂亲也断了往来,新友新亲都在京城,所以一切准备就绪后,十月初五,侯府终于将喜帖送了出去。

左相府。

相爷杨盛当完差,傍晚才回的家,进屋还没换完官服,妻子徐氏就赶过来了,带着一股子她身上少见的看热闹的兴奋,递过来一张喜帖给他:“看看,你快看看!”

杨盛一手接过喜帖,一手配合妻子为他宽衣的动作,看完了,确认女儿传过来的消息是真的,杨盛不由地发出一声嗤笑:“好一个萧荣,知道京城的官员勋贵没有人会把女儿嫁给萧瑀,竟跑去扬州乡野之家聘了一个来。”

徐氏想想萧瑀的好皮囊与才华,很是惋惜:“神仙似的人物,偏嘴巴不饶人,不然以咱们两家的关系,我都愿意为他牵线。”

杨盛脸上一寒,一把攥皱手中的请帖,咬牙道:“他该庆幸皇上让两家成了姻亲,不然我定要将他们一家子都发配边疆去!”

五十出头的相爷脸都气青了,徐氏忙扶着丈夫顺起胸口来:“好了好了,萧荣将他丢去嵩山反思了三年,料想他应该转过脑筋了,不会再跟你对着干。”

杨盛还是气,丢了喜帖道:“你们谁爱去谁去,我不会给他这个面子。”

徐氏:“那哪行,你落了萧家的面子,萧家给女儿难堪怎么办?”

杨盛:“他们敢!”

徐氏:“反正你得去!”

同一时刻,定国公府鹤发童颜的国公爷李恭也在跟老妻谈论萧府的婚事。

忆起萧瑀那张毒嘴,李恭无比庆幸自己是个只知道带兵打仗不懂治国的武将,萧瑀就是想抨击他都找不到下嘴之处。

放下帖子,他幸灾乐祸地道:“到时候咱们早点去,杨相那里说不定有好戏看。”

宫里的永成帝虽然没有收到喜帖,但萧荣办喜事得跟他告假啊,所以永成帝也知道萧荣那个几乎得罪过所有勋贵家年轻一代无论男女的老三终于要成亲了。

“虽说萧瑀的婚事确实艰难,但你让他娶一个村女,是不是太委屈他了?”

皇帝有闲心的时候,也会跟身边的老臣们聊聊家常,稍微关心一下小辈们,尤其是萧瑀这种有真才实学的。

萧荣苦着脸道:“能娶到媳妇就不错了,他没资格挑,况且臣与罗家有旧情,也算是亲上加亲。”

永成帝嗯了声:“成家立业,希望婚后萧瑀能学会稳重吧,过刚易折,他有才华,朕盼着他能多为朝廷效力。”

萧荣背后冒了一层冷汗,过刚易折,皇上知道儿子做过的好事了,点他呢!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