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的她,被大领导盯上后 第114章 应对(2/2)

我的专业背景和在之前课题研究中的表现,可能是被考虑的原因。

具体决策过程,我不清楚,但所有流程均有正式文件和记录。”

她将原因归结于项目客观需求和个人专业能力,并指向了可查证的程序文件。

“据我们了解,你在项目组中表现活跃,提出了不少关键性意见,甚至影响了方案的最终走向。

这其中,是否存在周砚深同志的授意或暗示?” 女纪检监察员的问题开始触及更深层的动机。

“没有。”林窈回答得毫不犹豫。

“我在项目组的所有工作陈述和意见建议,均基于我个人对数据的分析和专业判断。

周砚深同志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听取各方汇报并做出决策,是他的职责所在。

我个人在工作层面,与他没有超出正常上下级范围的单独沟通。” 她巧妙地将工作互动与私人关系做了切割。

谈话似乎陷入了僵局。

林窈的回答滴水不漏,与组织前期秘密调查所掌握的客观证据——她的档案、公开的招录记录、项目组正式的借调文件、以及之前对其他同事访谈中获得的、对她专业能力的一致好评——基本吻合。

她确实是通过正规渠道考入,凭借专业能力被借调,并且在工作中没有明显借助关系的痕迹。

郑副书记沉默了片刻,与旁边的女同事交换了一个眼神。

他再次开口,语气依旧严肃,但带上了一丝引导性的意味:

“林窈同志,我们今天找你谈话,是组织程序,也是给你机会。你要清楚,组织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掌握了扎实的情况。

面临这样的调查,你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处理结果。

如果你能主动讲清问题,承认可能存在的、哪怕是无意识间造成的影响或错误,表现出良好的配合态度,组织在后续处理(如工作安排)上会予以考虑。”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隐瞒、编造事实,本身就是严重的违纪行为,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会受到从严处理。

我们希望你能冷静思考,做出最明智、也是对你自己最负责任的选择。”

这番话软硬兼施,房间里只剩下电子时钟走字的微弱声响和摄像头的红光,静静地等待着她的反应。

与此同时。

周砚深正端坐在省委会场,专注地聆听着关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报告。

他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完全沉浸在工作状态中。

手机静音后放在手边,对市委党校2号楼里正在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