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林窈点头,“数据都是现成的,框架也是成熟的,给我们三天时间。”
“辛苦了。”周砚深看着她,眼神深邃。
三天后,一份条理清晰、数据翔实、对比强烈的《“未来产业”项目关键节点风险评估与机会成本分析报告》悄然完成。
报告没有直接指责任何人,只是用冰冷的数据,揭示了妥协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坚持优化方案可能创造的惊人价值。
周砚深巧妙地利用了即将召开的一次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将这份报告的核心结论作为背景材料,提供给了与会的几位重量级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果然,会议上,一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老教授在发言时,引用了报告中的数据,直言不讳地批评了那种“怕担风险、不敢作为”的保守思想,强调“在产业变革的关键窗口期,犹豫和妥协的机会成本远超大胆探索的成本”。
与此同时,周砚深亲自找了几位态度摇摆的关键部门负责人进行“一对一”谈话。
谈话内容外人不得而知,但谈话结束后,那几位负责人脸上的为难神色明显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得不硬着头皮上的决绝。
林窈在项目组里,能明显感觉到氛围的变化。
之前那些拿着“困难”当令箭的人,声音小了很多,开始更多地讨论如何解决报告中指出的具体问题。
孙秘书长脸上的愁容也舒展了不少,私下里对林窈感叹:“小林啊,这份报告做的真好,可是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啊!”
晚上回到家,周砚深难得地比林窈先到,餐桌上甚至摆好了他从常去的那家私房菜馆打包回来的饭菜。
“庆祝一下?”他解开衬衫最上面的扣子,语气轻松。
“庆祝首战告捷?”林窈洗了手坐下。
“算是打开了一个缺口。”周砚深给她夹菜,“后面还有硬仗,但至少证明了,方法用对,阻力是可以化解的。”
他看着她,眼神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这次,你功不可没。”
林窈抿嘴一笑:“主要是周书记运筹帷幄,指挥得当。”
周砚深低笑:“我们这算不算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林窈脸一热,嗔了他一眼:“谁跟你夫妻……”
灯光下,两人相视而笑。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