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越俎代庖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而是抛出一个建设性的方向,引导对方思考。
另一位李处长也凑过来,指着供应链风险的数据:“林工,这个对外依存度,有没有可能通过寻找替代供应商或者扶持本地企业来降低?”
林窈调出另一组数据:“李处,这是目前全球和国内相关供应商的分布和技术水平对比,以及我们本地几家潜在企业的技术评估。完全替代短期内不现实,但分步骤、有重点地降低依赖,是可行的。需要政策和市场共同发力。”
她总是能迅速提供支撑性的信息,既回答了问题,又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可能性。
一场原本可能充满辩解和推诿的“沟通”,在她的引导下,变成了务实的问题探讨和解决方案构思。
送走几位负责人,同事刘明凑过来,小声说:“林工,你可真行。我刚才看王局进来时脸色还不大好,出去的时候居然在跟你讨论具体怎么改机制了。”
林窈笑了笑,一边整理资料一边说:“大家目标都是一致的,把项目做好。只要道理讲通了,数据摆明了,没有人会故意为难。将心比心而已。”
中午在食堂,孙秘书长特意坐到林窈这桌,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小林,上午处理得不错。那几个老家伙,没为难你吧?”
“没有,秘书长,沟通很顺利,大家都挺支持工作的。”林窈回答道。
孙秘书长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你这定力,不像个年轻人。后面继续按这个节奏来,有什么需要协调的,直接跟我说。”
晚上回到家,林窈对周砚深说:“果然被你说中了,今天成了‘被沟通’的重点对象。”
周砚深从文件中抬起头,挑眉:“看你这样子,是顺利解决了?”
“谈不上解决,就是把问题摊开,一起找了找方向。”林窈走到他身边坐下,揉了揉肩膀,“不过,感觉经过这么一遭,后面工作反而可能更好推动了。”
周砚深放下文件,伸手帮她按摩着肩膀,力道适中:“正常。你展示了你的价值,也表明了你的立场——是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麻烦的。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怎么配合。”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骄傲:“你现在,算是真正在这个项目里立住了。”
林窈转身看着旁边的男人,嘴角微扬。她知道他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懂她的知己。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