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436 第十六章 晨雾里的粮车(2/2)

王振蹲下身,替他拍掉披风上的雪沫子:“会的,陛下。老兵见着粮食,就像见着了回家的盼头。等开春瓦剌不来了,他就能揣着热馒头,回家里见着娘了。”

朱祁镇没说话,只是把脸埋在披风里,闻着上面淡淡的墨香和晨雾的湿气。他想起昨天夜里的梦,梦里宣府的雪是暖的,馒头是香的,原来那些念想,真的能跟着粮车,一路往边关去。

回到殿里,小太监端来早膳,一碗白粥,一碟酱菜,还有两个刚蒸好的馒头。朱祁镇却没急着吃,而是拿起一个馒头,小心翼翼地掰成两半,一半递给王振:“你也吃,这是‘宣府老兵家的味道’。”

王振接过馒头,心里又是一热。他看着小陛下认真啃馒头的模样,忽然明白,有些暖意,是能顺着粮食的味道,从宫里传到边关,再从边关,传回每个盼着家人的心里。

这天上午,杨士奇又递了折子来,说京营里的兵卒听说陛下恩典宣府,都卯足了劲操练,说要守好京城的粮仓,也守好自己回家的路。朱祁镇拿着折子,跑到窗边往外看,只见校场上的兵卒们喊着号子,手里的长枪映着日头,亮得晃眼。

“杨大人,”他忽然开口,“让工部再做些竹制的小粮仓,送给京营的兵卒,告诉他们,好好守着粮仓,就像守着自己的家。”

杨士奇愣了愣,随即躬身应道:“老臣遵旨。陛下仁心,定能让天下兵卒都感念您的恩典。”

朱祁镇没听懂“仁心”是什么意思,只知道看着那些兵卒,就像看着宣府的老兵,看着他们心里头都揣着一个热馒头,一个回家的念想。

下午,他又跑到宫门口,望着宣府方向的路。晨雾早已散尽,日头晒得雪地发亮,可他总觉得,那些粮车还在路上走着,铜铃声还在风里荡着,把宫里的暖,一点点往边关送。

“王振,”他忽然问,“等粮车到了宣府,你说老兵会不会写信回来?说他吃到热馒头了,说他等着开春回家?”

王振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会的,陛下。等老兵的信来了,奴婢亲自念给您听。”

朱祁镇重重“嗯”了一声,转身往殿里跑,边跑边喊:“那我现在就去等着!等着老兵的信,等着开春,等着所有人都能回家吃热馒头!”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也把宫里的暖,拉得很远很远,远到能碰到宣府雪地里,那个抱着粮袋的老兵,和他心里头,关于家的、最热乎的念想。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