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436 第十五章 寒夜灯影里的暖(2/2)

朱祁镇没再说话,只是抱着竹兵和粮仓,一步一步往殿里走。殿门推开时,一股暖烘烘的气息涌出来,把他冻得发红的脸包裹住。小太监忙上来接他的东西,他却把竹兵和粮仓抱得更紧了些。

“把小厨房温着的鹿肉汤,给兵部的李主事送去一碗。”他忽然吩咐道,“他今天跑了两趟户部,定是饿坏了。”

小太监应声去了。朱祁镇走到窗边,望着外面亮堂堂的宫道和天上的月亮,忽然觉得,这寒夜里的暖,不止在宫里的汤膳里,也在宣府兵卒即将吃到的热馒头里,更在老兵心里头,对回家吃娘做的馒头的念想里。

他把双枪竹兵插进小竹粮仓的缝隙里,就像看着它们在守卫一座真正的粮仓。或许他现在还不懂“君恤其民”的大道理,但他知道,让那些守着边关的人,能吃上热饭、能回家见着亲人,是件比鹿肉更暖、比竹兵更重的事。

窗外的月亮渐渐爬高,把宫殿的飞檐照得银白。朱祁镇趴在窗边,看着宫道上偶尔走过的巡逻侍卫,忽然觉得,他们腰间的刀鞘,也像极了竹兵手里的枪。而那些侍卫心里头,怕也揣着和老兵一样的念想——盼着太平日子,盼着能回家吃口热饭。

“王振,”他又喊了一声,“等明天,让工部的人再做些竹制的小粮仓,送给京营里的兵卒,告诉他们,好好守着京城的粮仓,也好好守着自个儿回家的路。”

王振连声应着,心里却明白,这位小陛下,是真的把“馒头和回家”这件事,装进心里头了。

那一夜,朱祁镇抱着双枪竹兵和小竹粮仓睡的。梦里头,他好像看见宣府的雪地里,老兵捧着热馒头,对着月亮笑;又好像看见自己站在宣府的城墙上,把一仓一仓的粮食,分给那些等着回家的兵卒。梦里的雪是暖的,馒头是香的,就连竹兵手里的枪,都好像变成了输送粮食的通道。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朱祁镇就爬起来,催着王振去工部传旨,要做能装“十队竹兵”的大粮仓。小太监端来早膳时,他看着碗里的馒头,忽然对王振说:“把这个馒头送去给李主事,告诉他,这是‘宣府老兵家的味道’。”

王振忍着笑应了。看着小陛下认真的侧脸,他忽然觉得,这寒夜里萌发的一点点关于“暖”的念想,或许比宫里所有的鹿肉,都更能焐热这天下的人心。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