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第一卷 第15章 英国公张维贤!(2/2)

“当年叔高祖朱文正,抵挡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坚守八十五日。

战后太祖问他想要何赏,他却说先赏他人,功成富贵自不缺。

太祖大喜,以为其忠义,遂未加封赏。

可后来呢?

这位叔高祖反了。”

烛火轻跳,崇祯的声音愈发低沉:

“所谓以退为进,若用得不好,便是叛心。”

这一瞬,张维贤的背心彻底被冷汗浸透。

陛下话里的意思,他听得明白。

辞官?

那也是反心。

他已无退路。

皇帝要的,不是言辞,而是投名状。

他正思索如何表态,却见崇祯抬手,朝门口一招:

“进来。”

魏忠贤弯腰入内,声音沙哑恭顺。

“回皇爷,京营在册兵卒二十万。奴婢暗查,实有战力者不足三万,空饷者七成,其余皆老弱病残。”

话音落,崇祯眉头一沉。

“英国公就在朕身边,你这话可是在参奏英国公贪墨?”

魏忠贤忙跪地,连连叩首。

“奴婢不敢!”

“滚下去,自领二十军棍长长记性。

以后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奴婢领旨!”

魏忠贤退下。

张维贤明白,这该说什么话,不是说魏忠贤,而是说他。

为什么在他将要开口时召魏忠贤?

这是在打样。

哪怕是权倾朝野的魏厂公,也得俯首如犬。

他的中立本就是为了牵制权臣。

可如今的权臣已经俯首。

那他的存在就只剩下了牵制……皇权!

这是警告,也是信号。

张维贤起身,深吸一口气。

“京营糜烂,臣罪该万死!”

他抬头,语气已变得铿锵。

“臣也曾想整顿京营,但阻力太大,无银可用。

户部拨银未至军中便所剩无几。

欲维持军心,只能虚报人数求得银两。

而那虚报所得,真正能落到兵卒身上的,不足一成。”

崇祯眼神微眯。

他不想逼这位英国公。

但若不先打碎其倚仗,京营永无整顿之日。

英国公并非奸佞,只是无能为力。

京营成了勋贵与朝臣的银库,年年拨银,却战力不足三成。

这已非军队,而是特权的附庸。

“该当如何?”

张维贤沉默良久,终是吐出两个字:

“勋贵。”

说完这两个字,张维贤像是卸下千斤重担,便再无顾忌。

“京营之败,在于勋贵特权。

按律,京营应受兵部调度、五军都督府节制,但时过境迁,权分利益,祖训护身。

朝臣与勋贵交好,可得银两与支持。

久而久之,京营已不归陛下,而归于他们。

欲整京营,必先废勋贵特权!”

崇祯沉默。

片刻后,他缓步走到御书房窗前,目光穿过宫墙,望向午门的方向。

他抬手一指,“朕打算在那里修一座学堂,起名明堂。

世泽也该入那明堂。”

世泽,张维贤七岁的孙子。

也是后世史书中最后一位英国公。

北京城破,战死殉国。

崇祯的语气温和,像是在闲话家常。

但张维贤却毫不迟疑,当即跪地叩首谢恩。

因为他听懂了。

陛下不只是给了张家机会,还给了传承的名份。

圣上能叫出他孙子的姓名,又钦点入学明堂,那已非荣宠,而是承诺。

张维贤在御书房中停留了整整半个时辰。

当他走出门外时,却见魏忠贤已候在廊下。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