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第12章南北分卷,按额录取(2/2)

而能理解其深意的,多是六部九卿这些朝堂重臣。

户部尚书的算盘仿佛在脑子里打得噼啪作响,他失声喃喃:“不算总账,算分账……这……这……”

礼部尚书,那位负责科举事务的老臣,在最初的惊愕过后,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

他猛地抬起头,“不对!不是乱了规矩!是……是创造了新的规矩!”

“他没有说北方的卷子写得不好,也没有说南方的阅卷官偏心!而是绕开了这个死结!”

“他承认差距!但他不比了!”

“我录取我的,你录取你的!大家各玩各的!”

“这样一来,北方士子有了盼头,不会再闹事!南方士子保住了自己的名额和体面,也不会有怨言!”

“朝廷得到了稳定,还能从北方选拔出足够的人才去治理北方!”

“天啊……天啊!一策三得!不!一策数得!这……这是何等经天纬地之才!”

这位祖籍北方,体会过北方科举之难的老尚书说到最后,竟是老泪纵横,对着天幕的方向,遥遥一拜。

最后是龙椅前的朱元璋。

百官的议论,尚书的惊叹,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心中却同样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看到的,已经不是什么科举,什么南北之争了。

他看到的,是平衡!

是帝王心术的权衡!

这个叫木正居的少年,他根本就不是在解决一个科举问题。

他是在用科举这个工具,来平衡整个帝国的政治版图!

承认南北差异,再用制度去弥合这种差异。

给北方的失意者希望,让他们有上升的通道,从而死心塌地地为朝廷卖命。

安抚南方的既得利益者,不触动他们的蛋糕,让他们继续保持优越感,为朝廷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两边都不得罪。

两边的好处,他全都要!

这是何等老辣的政治手腕!

这他娘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想出来的东西?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后心,凉飕飕的。

他想起了胡惟庸。

胡惟庸也会玩弄权术,拉帮结派,但他玩的,是阴谋。

而这个木正居,他玩的是阳谋!

是堂堂正正摆在台面上,让你明知道他的目的,却又不得不拍手叫好,心服口服的阳谋!

因为他这一策,对所有人都好,但最大的受益者,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朱元璋的呼吸,开始变得粗重。

他看了一眼身旁同样被震撼到无以复加的太子朱标。

一个念头,如同疯长的野草,在他心中不可遏制地升腾起来。

废相?

咱为什么要废相?

胡惟庸是个“废物”,不代表丞相这个位子是废物!

是咱没找到对的人!

如果……

如果咱的丞相,是这样一个妖孽……

如果咱的标儿,未来能有这样一个“首辅”来辅佐……

朱元璋猛地转过身,一把抓住身边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衣领。

“给咱查!”

“动用咱大明所有的力量!去给咱查!”

“这个木正居,他现在在哪!他是谁!哪怕在地里也得给咱刨出来!”

朱元璋一口气说完后,不等锦衣卫指挥使回答就又扭头对着朱标补充道:

“标儿,给咱记下!”

“洪武三十一年,春,恩科!”

“到时候,咱要亲自当这个主考官!”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