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捕途 第五十四章:失踪案的疑点(1/3)

将三个孩子平安送回家中时,天色已近黄昏。看着孩子们扑进父母怀中的哭喊声,林越心中那股紧绷的情绪稍稍松弛,却又被更深的疑虑笼罩——黑袍人虽已落网,但他口中“九个祭品”的说法,始终像根刺扎在心头。

“林头儿,那黑袍人名叫马三,是北城一个无业游民,据说早年受过刺激,平日里就神神叨叨的,没想到竟干出这种事。”周勇拿着刚查到的卷宗,快步走到林越身边,“审讯室那边刚传来消息,他嘴里一直念叨着‘福安堂的先生说了,血祭能救北城’,问他福安堂在哪,却又说不清楚。”

“福安堂?”林越脚步一顿,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他略一回想,猛然记起在询问三个孩子家属时,狗蛋的母亲曾提过一句——“那天早上,狗蛋说想去福安堂门口捡药渣,我没让他去,说那里的药渣不干净”。

当时只当是孩童贪玩耍闹,没太在意,如今被马三反复提及,反倒成了疑点。

“查!立刻去查北城所有叫‘福安堂’的药铺,尤其是与马三有过接触的。”林越语气凝重,“另外,再去核实那三个孩子失踪前的行踪,务必查清他们是否真的去过福安堂附近。”

刑捕司的效率此刻尽显。不到一个时辰,消息便陆续传回:北城确实有一家福安堂药铺,位于茅草巷与煤场之间的十字路口,老板姓巫,单名一个“九”,是个四十多岁的清瘦男子,平时沉默寡言,极少与人往来。

更关键的是,根据捕快们的走访核实,狗蛋失踪前半个时辰,曾在福安堂门口徘徊;丫丫跟着父亲去集市时,必经福安堂门口;而小石头给父亲送午饭的路线,更是要从福安堂后巷穿过。

三个孩子的失踪轨迹,竟都与这家药铺有着若隐若现的交集。

“巫九……”林越咀嚼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姓巫?云安郡城里,可有姓巫的世家?”

一旁的郑奎闻言,皱着眉思索片刻,忽然开口道:“林头儿,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一桩旧事。二十多年前,郡城确实有个巫祝世家,姓巫,据说祖上是专门负责祭祀的官员,懂些旁门左道的手段。后来不知犯了什么事,被朝廷贬斥,家道中落,渐渐就没了消息。莫非这巫九,就是那巫家的后人?”

巫祝世家!祭祀符文!孩童失踪!

这几个词在林越脑中瞬间串联起来,一个可怕的猜想逐渐成形:马三或许只是个被利用的棋子,真正策划这一切的,恐怕是这个福安堂的老板,巫九!

“备马!去福安堂!”林越当机立断。

然而,当他们赶到福安堂时,药铺已经关了门。夕阳的余晖洒在斑驳的门板上,“福安堂”三个褪色的金字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铺门紧闭,门缝里没有一丝光亮,仿佛早已人去楼空。

“林头儿,要破门进去吗?”周勇按着腰间的佩刀,低声问道。

林越摇了摇头,走到药铺侧面的后巷,仔细观察着墙面。福安堂的后墙是用青砖砌成的,墙根处有几个不起眼的通风口,此刻正有淡淡的药味夹杂着一丝奇异的腥气飘出。

“现在进去,恐怕打草惊蛇。”林越沉声道,“巫九既然敢用祭祀的手段害人,必然有所防备。我们先回去,等入夜再来。”

夜幕如墨,将云安郡城笼罩。北城的贫民区早已没了白日的喧嚣,只有零星的灯火在黑暗中摇曳,如同鬼火。

三更时分,林越带着周勇、郑奎等五名精干捕快,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福安堂后巷。月光下,他们的身影如同猎豹般敏捷,很快便摸到了后墙下。

“郑老哥,开锁。”林越低声道。

郑奎早年混迹市井,练就一手开锁的绝技。他拿出特制的细铁丝,对着后巷的小门捣鼓了几下,只听“咔哒”一声轻响,门锁便被打开了。

几人闪身进入,后院里堆满了干枯的药草,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味,却掩盖不住那股若有若无的腥气。正屋的灯亮着,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轻微的研磨声。

“分头警戒,我去看看。”林越打了个手势,独自贴着墙根,向正屋摸去。

窗户纸上映着一个清瘦的身影,正坐在案前,低头研磨着什么。看身形,正是福安堂老板巫九。

林越屏住呼吸,透过窗缝向内望去——只见巫九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袍,头发用一根木簪束起,脸上毫无表情,正将一些暗红色的粉末倒入一个石臼中,细细研磨。石臼旁边,放着一个奇怪的青铜鼎,鼎身上刻满了与鬼楼石坛上相似的扭曲符文,鼎中似乎还燃烧着什么,冒出淡淡的青烟,散发出那股奇异的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