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捕途 第二十七章:小案立威(1/3)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青石县的捕快院便已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林越刚结束晨练,一身短打仍带着汗湿,腰间的铁尺在晨光下泛着冷光。他正翻看昨夜的卷宗,赵猛便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手里捏着两张皱巴巴的报案纸。

“林哥,这几日邪门得很!”赵猛嗓门洪亮,震得窗棂都嗡嗡作响,“城西的绸缎铺、北街的玉器行,连南大街的米铺都遭了贼!三家店门窗完好,里头的银钱却少了大半,掌柜们都快急疯了!”

林越放下卷宗,接过报案纸仔细端详。三张纸字迹不同,却都提到一个细节:失窃的银钱都放在柜台抽屉里,抽屉锁具完好,仿佛是被人用无形之手取走一般。他指尖轻叩桌面,眉头微蹙:“门窗无损,锁具未坏……这贼的手法倒是利落。”

“可不是嘛!”赵猛凑过来,压低声音道,“有掌柜说,夜里似乎听到‘咔哒’一声轻响,但以为是老鼠,没当回事。现在想想,怕是那贼开锁的动静!”

林越起身:“去现场看看。”

两人先到城西绸缎铺。掌柜是个微胖的中年汉子,见了林越便哭丧着脸:“林捕头,您可得为小的做主啊!那可是准备给伙计们发月钱的银子,足足五十两,就这么没了!”他指着柜台,“您看,锁是好好的,抽屉也没被撬,银子就跟长了腿似的!”

林越没急着回话,蹲下身仔细检查柜台。抽屉锁是黄铜制的普通暗锁,锁芯完好,没有撬动痕迹。他又摸了摸锁孔边缘,指尖沾到一点极细的黑色粉末。“这锁用了多久?”

“刚换了半年,是县城‘巧手张’打的,说是最结实的款!”掌柜连忙道。

林越将粉末捻在指间搓了搓,粉末细腻,带着一丝淡淡的油脂味。他起身走到店门处,门板和门框都没有被破坏的痕迹,门栓卡槽里也积着薄灰,不像被人动过。“案发当晚,店里可有异常?”

“没有啊!”掌柜苦着脸,“我住在后屋,夜里没听到任何动静。今早开门才发现银子没了。”

离开绸缎铺,两人又去了北街玉器行。玉器行损失不大,只少了二十两碎银,但掌柜的脸色比绸缎铺掌柜还要难看——他店里的镇店玉佩就放在银钱旁边,贼人却只偷了银子,显然是个懂行又克制的主。

“林捕头,这贼不对劲啊!”赵猛挠着头,“放着价值连城的玉佩不拿,专偷银钱,难道是个守规矩的贼?”

林越没接话,正专注地看着玉器行的柜台锁。这锁比绸缎铺的更精致,是带机关的暗锁,锁孔更小。他用随身携带的细针拨了拨锁孔,针尖同样沾到了一点黑色粉末,与绸缎铺的一模一样。“这锁,也是‘巧手张’打的?”

玉器行掌柜一愣:“是啊!全县的锁具,就数他打得最好。林捕头怎么知道?”

林越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又去了南大街的米铺。米铺的情况与前两家如出一辙:锁具完好,银钱失窃,锁孔里留有黑色粉末。而米铺的锁,同样出自“巧手张”之手。

“林哥,这‘巧手张’有问题?”赵猛反应过来,“难道是他配了钥匙,监守自盗?”

“不像。”林越摇头,“若是配钥匙,何必留下粉末?而且三家店分属不同街区,他一个锁匠,未必能摸清每家银钱存放的时间。”他沉吟道,“那黑色粉末是关键。走,去‘巧手张’的铺子看看。”

“巧手张”的铁匠铺在县城东南角,铺子不大,门口挂着“精工细作,童叟无欺”的木牌。铺子里堆满了铁器,一个干瘦的老头正坐在火炉旁打制一把菜刀,火星溅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他眼皮都没抬一下。

“张师傅,忙着呢?”林越走进铺子,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各式锁具,“我们来问点事。”

老头抬起头,脸上刻满皱纹,眼睛却很亮:“是林捕头啊!有事尽管问。”

“最近县城里三家店铺失窃,他们的锁都是你打的,对吧?”林越开门见山。

老头手上的锤子顿了顿,随即又继续敲打:“是我打的没错,但这跟我可没关系!我打锁只认钱,谁来买都卖,哪知道人家拿锁去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