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摸金手记 番外:阴山驸马(4/4)

覆盖在其下的《仕女山居图》无火自燃,化作点点璀璨的星光,如同百川归海,尽数没入皮俑的眉心。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祭坛上的光芒才渐渐黯淡下去。

石室内恢复了寂静。

温韬紧张地屏住呼吸,看着祭坛中央。

只见那皮俑......不,此刻已经不能再称之为皮俑了。那是一个活生生的、拥有着绝世容颜的女子!她缓缓地、有些僵硬地,从祭坛上坐了起来。

她身上不着寸缕,肌肤在穹顶星光照耀下,白皙得近乎透明,却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她的面容,与画中那白衣女子一般无二,只是更加真实,更加美得惊心动魄。那双原本在画中只能看到侧影的眼睛,此刻完全睁开,眸色深紫,如同蕴藏着万古星空,深邃、神秘,带着一丝初生的迷茫,随即迅速被一种俯瞰众生的冷漠与威严所取代。

她轻轻活动了一下手脚,仿佛在适应这具新的身体,然后,目光落在了祭坛下紧张等待的温韬身上。

朱唇轻启,声音不再是画中那般虚幻,而是真实、清冷,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回荡在石室中:“公子,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不知公子是否愿意娶我为妻?”

温韬看着这由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宛如神女般的女子,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一丝难以控制的敬畏。他声音带着颤抖:“愿......愿意!”

阴山月缓缓站起身,星光自动在她身上凝聚成一件流光溢彩的紫色宫装长裙。她走到温韬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从今日起,你便是我阴山一脉的驸马了。这世间陵寝,无一能逃过我的法眼。”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温韬凭借着阴山月的指引和自己的狠辣手段,顺势将盗墓活动推至巅峰。尤其是关中地区的唐十八陵,更是被他尽数盗掘,所获珍宝无数,震惊朝野野史,留下了“温韬掘陵,唐陵之灾”的恶名。

在见识了各种风水格局、机关秘术、尸变异象之后,这位阴山驸马竟编纂了一套世所罕见的风水玄书。

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上映周天星元,下顺五行山川。气血流转,更是与天地间风水气脉、周天星辰的运行息息相关。肝气舒达,如春木生发,对应墓穴生机入口;心火旺盛,如夏日炎炎,对应墓室核心阳位;肺金肃杀,如秋风气爽,对应机关杀阵布置;肾水潜藏,如冬寒凝滞,对应阴气汇聚之地;脾土中和,承载万物,对应墓穴整体格局的稳定......

温韬将这种以人体五脏为核心,推演周天星元变化,进而洞悉山川地脉、墓穴吉凶、机关布局的秘术,系统地编纂成册,命名为——《五脏天经》。

这部《五脏天经》,成为了“阴山驸马”一脉的不传之秘。它不同于摸金校尉的符咒器械,也不同于搬山道人的方术技艺,更不同于卸岭力士的人海战术,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内在的感应方式来探寻和破解古墓。

后世温家子弟,皆需修习此经,以五脏感知天地,以气血沟通阴阳,方能成为合格的“阴山驸马”。

温韬,这个出身于唐末乱世华原县的小小盗贼,因一幅诡异的古画,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盗墓之路,最终创立了神秘而强大的“阴山驸马”一脉。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那幅在火中哭泣的《仕女山居图》,和那个自称为“阴山月”的、不知来自何方的古老魂魄。

其兴也勃焉,其秘也深焉。

阴山驸马的故事,与那些深埋地下的宝藏一样,在历史的尘埃中,等待着被后人逐渐揭开......

——

【盗墓违法请勿以身试法】

【北派】

【京派】: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代表人物孙殿英。

【安阳派/殷墟派】: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更是洛阳铲的发明地,又可细分为重铲(探战国秦汉墓专用),扁铲(挖唐宋墓专用),斧铲(专探明清墓)。洛阳铲后续又演变为更细的多功能探针。

【关中派】: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陕甘宁地区,后续又拓展至新疆内蒙。寻龙分金就源自关中派,只不过目前正统关中派已经绝迹,大多都折损在罗布泊楼兰古墓中(2002年)。

【东北派】: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是2000年以后逐渐开始发展壮大的,并且掀起了盗墓复兴的狂潮,巅峰时期盗墓人数多达万人。东北派有一句名言:要想富,先挖墓,一夜变成万元户。

——

【南派】

【广东派/粤派】:代表人物是清末的盗墓贼焦四(《清稗类钞·盗墓类》中记载焦四“以盗墓成巨富”)。广东派最出名的手艺就是听雷(也叫地气大动),有经验的盗墓贼凭借雷雨天的雷声就能听出来地底下有没有宝贝,大致原因是墓里的金银铜铁会对雷声做出反应,具体怎么操作我也不懂。

【长沙派】:开创“望闻问切”的盗墓之法,主要被几个盗墓世家垄断,只做家族或熟人生意,几乎没有散客。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