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大家都有同感,所以今天这会必须开,而且得开透。”我环视了一下会议室,与会的老师们都表情严肃,显然对这个问题也都有所感触。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语气更沉稳一些,接着说道:“去年咱们学校横向课题经费突破了两个亿,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啊!比前年增长了整整三成呢!这说明咱们的科研成果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了一下老师们的反应,然后继续说道:“但是,与此同时,财务处统计的数据却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横向课题报销的退回率竟然高达 38%,这比纵向课题的退回率高出了一倍还多啊!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很多老师在报销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甚至有的老师一个课题报销要跑财务处五六趟!这不仅耽误了科研进度,更影响了大家的心情。”
我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像炸开了锅一样,老师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电子信息学院的刘峰教授更是按捺不住,他的嗓门本来就大,此时更是提高了八度:“鹿老师,您说得太对了!不是我们不认真,实在是这规则太多了!就拿我上次报差旅费来说吧,高铁票、住宿费我都准备得妥妥当当的,结果呢?财务处说我打车票没附行程单,可我哪知道还要打行程单啊!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嘛!”
“刘老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啊,简直是一针见血!这恰好与我们今天要讲解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不谋而合。”我微笑着说道,同时熟练地打开了PPT的第二页,展示在大屏幕上。
“当我们拿到课题合同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圈重点’,将预算类目‘掰扯清楚’。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实则至关重要。许多老师在拿到合同后,往往只关注总金额,就像刘老师您的这个课题,总经费高达八十万,您可能仅仅记住了这个数字,却没有仔细查看差旅费的预算明细和备注要求。”我一边解释,一边用鼠标点击PPT,调出一份模拟合同的截图,并拿起激光笔,将预算表部分清晰地圈了出来。
“大家请看这里,‘差旅费’这一项下面,除了明确的金额外,还有一行小字写着‘包含交通、住宿、补贴,需提供行程凭证’。这就是企业的特殊限制条件之一。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有的企业会规定设备费不能超过总经费的30%,有的则会要求专家咨询费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等等。这些细节都需要我们在拿到合同的第一时间就标注出来,以免后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我详细地讲解着,确保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性。
我从资料堆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几份真实的合同复印件,仿佛它们是珍贵的文物一般。我将这些复印件分发给前排的老师们,让他们传阅着,同时说道:“今天我要给大家看一个反面例子,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
我指着其中一份合同复印件,继续说道:“去年材料学院有一个课题,企业在合同中明确要求‘实验耗材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 20%’。然而,这位负责该课题的老师却在购买耗材时花费了整整三十万,远远超出了预算。当他去报销时,财务部门自然无法通过,因为这明显违反了合同规定。”
老师们纷纷传阅着这份合同复印件,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我接着说:“这位老师不得不与企业进行反复的沟通和协商,最终企业才勉强同意调整预算。但这样一来,整个项目的进度被严重耽误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
这时,青年教师陈莉举起了手,她有些担忧地问道:“那要是合同里没有写清楚具体的要求怎么办呢?比如说我刚接了一个中小企业的合作课题,合同是对方给的模板,里面的条款写得非常笼统。”。
“问!立刻问!”我加重了语气,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仿佛要穿透每个人的耳膜,“千万别等报销时再问,一定要在签合同前就跟企业对接人确认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我环视着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他们都专注地看着我,有些人还在本子上快速地记录着。我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最好让对方出个书面说明,盖公章或者让对接人签字,这样我们就有了确凿的证据。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有依据可查。而且,大家要把这些凭证妥善保存好,以备不时之需。”
我稍微停顿了一下,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然后,我再次将目光扫过全场,确保每个人都在认真听讲。“我建议大家把预算表复印一份,贴在办公桌旁,或者存成手机壁纸。这样,当我们花钱的时候,就可以随时对照着看,避免错填类目。这虽然是个小细节,但却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