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哪些事 第36章:校内交流辅导宣贯工作很重要(1/4)

每年,学校的科技管理部门都会精心筹备并分别召开全校年度科技工作大会。这是一场汇聚全校科技精英的盛会,旨在总结过去一年的科技工作成果,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科发院也会根据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分别召开各类基金与纵向项目、报奖、基地平台等的申报动员大会。这些会议如同一个个指南针,为科研人员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而我们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会根据时间节点,适时召开相应的工作会议,包括专利申报及维护、横向科研课题经费使用说明、异地研究院工作推进等。这些会议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促进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通过这些会议,我们能够加强与科研人员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这样一来,全校的科技工作就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协同发展,不断向前迈进。

作为学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一员老将,我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曾经为大家讲解过纵向项目申报的相关问题,如今,我也开始涉足横向科技领域,为大家讲解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为了这次关于横向课题经费使用问题的讲解,我精心准备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涵盖了经费使用的各个方面,包括预算编制、报销流程、注意事项等等。我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能够让科研人员对横向课题经费的使用有更清晰的认识,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九月的江城刚褪去暑热,梧桐叶在风里打着旋儿飘落在行政楼前的石板路上。我抱着一摞装订整齐的资料往三楼会议室走,皮鞋踩在台阶上发出沉稳的声响,裤兜里的U盘硌了下大腿,那是我熬了2个通宵改出来的横向课题经费使用说明PPT,今天要给全校理工科的老师们做宣贯。

走廊里撞见化学学院的张梅教授,她正对着手机屏幕唉声叹气,看见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鹿老师,可算着你了!我上次那个新能源材料的横向课题,三万块的实验耗材发票被财务打回来了,说没备注课题编号,可商家说备注不了啊!”

我停下脚步,从资料里抽出一张打印好的“发票开具规范指引”递给她:“张老师别急,你看第三条,商家要是开不了备注栏,让他们附一张加盖公章的明细单,注明对应课题名称和编号就行。一会儿宣贯会我专门讲这个,你坐前排听,有问题咱们当场掰扯清楚。”

张梅攥着指引纸如获至宝,连声道谢的功夫,会议室里已经陆续坐了人。我扫了一下签到表,机械工程学院的王海涛教授没来,这位可是学校的“横向大户”,每年手里的企业合作课题经费能占全院三分之一,就是出了名的“报销困难户”,去年光一个课题的报销就来回折腾了六趟。

“鹿主任,实在不好意思啊,王教授临时被企业那边拉去现场调试设备了,所以没办法来参加您的讲座。他特意交代我,一定要把资料带回去给他,还说您这次讲的内容非常重要,就算错过答辩也绝对不能错过!”机械学院的科研秘书小林一脸歉意地举着签到本走过来。

我微笑着接过小林递过来的签到本,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份备用的资料递给她,说道:“没关系,我能理解。工作上的事情难免会有突发状况,王教授也是身不由己嘛。你把这份资料带给他吧,里面有我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和一些相关的数据,他应该能看得懂。”

小林连连点头表示感谢,然后转身匆匆离开了会议室。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里不禁感叹,现在的科研工作者真是不容易啊,既要面对各种学术压力,又要处理各种琐碎的事务。

我转身走向讲台,站定后,先调试了一下麦克风,确保声音清晰可闻。然后,我抬头环顾了一下底下的听众,发现会议室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的了。

这些听众中有刚刚评上副教授的青年学者,他们手里紧紧攥着笔,似乎准备随时记录下我讲的每一句话;还有一些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他们面前摆放着老花镜和保温杯,看上去十分专注。

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刚进科技处的时候。那时候,全校的横向课题经费加起来还不如现在一个学院多呢,但即便如此,老师们在报销方面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常常为了一点经费而头疼不已。

“今天呢,咱们就不绕弯子了,直接进入主题,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调查。”我面带微笑地说道,然后轻轻点击鼠标,PPT的第一页随即展现在大家面前。只见屏幕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钱到账时挺开心,报销时愁得头大?”

我环顾了一下会议室里的众人,接着说道:“觉得自己报销过程顺顺利利的老师,请举手。”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但举手的人却寥寥无几,而且多半还是那些刚刚入职不久、对横向课题接触较少的年轻老师们。

这时,张梅教授突然笑出声来,她的笑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突兀。“鹿老师,你这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就好像在问我们会不会喘气一样。”张梅教授调侃道,“谁没被财务退过发票啊!”她的话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