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欣看着妻子强装坚强的样子,心里更难受了。他想起 2018 年刚入职的时候,两人拿着所有积蓄,再加上双方父母凑的首付,买下了这套九十平米的房子。当时他还意气风发地对林晚说:“等我评上副高,咱们就换个大点的房子,让小远有自己的房间。” 现在看来,那些话像个笑话。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程欣仿佛被一股巨大的焦虑情绪所笼罩,让他几乎无法喘息。他整天坐在电脑前,不断地刷新着各大高校的招聘网站,眼睛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鼠标在屏幕上飞快地滑动着,一个又一个岗位在他眼前闪过,但真正符合他条件的却寥寥无几。要么是年龄超出了招聘要求,要么是专业不对口,要么就是需要有国家级课题的经验,而他手中仅仅只有两篇刚刚被录用但尚未发表的论文。
然而,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招聘启事。令他欣喜若狂的是,这个岗位的专业方向与他博士期间的研究完全一致!他激动得心跳加速,毫不犹豫地连夜赶写了一份精美的简历,第二天一大早便迫不及待地将其发送了过去。
整个上午,程欣都坐立不安,每隔几分钟就会查看一下邮箱,期待着能收到那所师范大学的回复。终于,下午时分,一封来自HR的邮件出现在了他的收件箱里。他紧张地打开邮件,却只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程老师您好,您的资历非常优秀,但我校此次招聘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很遗憾您不符合条件。”
看着那行字,程欣的心情愈发沉重,他缓缓地将鼠标移到电脑屏幕的右上角,点击关闭按钮,电脑屏幕瞬间暗了下来。他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双眼凝视着窗外,天色逐渐被黑暗吞噬,就像他此刻的心情一样,沉重而压抑。
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程欣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博士毕业时的情景。那是 2018 年的夏天,阳光灿烂,他站在北大未名湖畔,手中握着 33 个 offer,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那时的他,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的脚下,仿佛一切皆有可能。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沉重的耳光。当时,导师曾劝他去西部那所给编制的“双一流”大学,说那里稳定,适合做学问。但程欣却固执地选择了这所 985 高校,因为他坚信这里的平台更高,能够让他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
如今,时光荏苒,他才深刻地认识到,理想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工作中的压力、学术上的瓶颈,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都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林晚作为他的妻子,自然察觉到了他的消沉。每天晚上,当小远入睡后,她都会默默地陪在程欣身边,坐在客厅里,与他倾心交谈。
“要不,咱们看看外地的学校?”有一天晚上,林晚突然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我昨天跟我闺蜜聊天,她说她老公在南方沿海城市的一所高校当老师,那边压力没那么大,薪资还挺高的。”
程欣愣了愣,他从来没想过离开这座生活了四年多的城市。这里有他熟悉的同事,有他倾注心血的学生,还有刚上幼儿园的小远。可一想到那笔沉重的房贷,他又不得不低头。“外地的学校…… 靠谱吗?”
“我让她帮我问了,那所学校正在招聘社会科学领域的老师,年龄放宽到 40 岁,考核要求也没那么严,只要三年内发表三篇核心期刊论文就行。”林晚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闺蜜发来的招聘链接,展示给程欣看。
程欣见状,连忙凑上前去,眼睛紧紧盯着手机屏幕,仔细阅读着上面的信息。当他看到“年龄放宽到 40 岁”和“考核要求没那么严”这两行字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希望。然而,当他继续往下看,看到“三年内发表三篇核心期刊论文”这个条件时,心情又一下子沉重了起来。
他知道,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撰写和修改。而且,这所学校的排名比他现在所在的 985 高校低了好几个档次,连“双一流”都不是。如果去了那里,就意味着他之前在 985 高校积累的资源、人脉,几乎都要清零,学术平台也会大打折扣。
想到这里,程欣的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对目前的工作状况感到不满,渴望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他又对放弃现有的一切感到犹豫和不舍。毕竟,他在这里 985 高校已经工作了这么多年,付出了很多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已经 35 岁了,在学术界来说,这个年龄已经不算年轻。如果再错过这次机会,以后恐怕就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了。而且,他的家庭也需要他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维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