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哪些事 第23章:从博士到院士并非只是升级(2/4)

1. 高水平的论文:“得有能拿出手的‘代表作’”

论文是学术圈的 “硬通货”—— 它证明你做了什么研究,有什么新发现。评副教授 / 副研究员,首先得在 “核心期刊” 上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

比如文科的博士,可能需要在 CSSCI 期刊(文科领域的核心期刊)上发 3-5 篇论文;理科和工科的博士,则需要发 SCI 或 EI 收录的论文(理科偏 SCI,工科偏 EI),而且最好有 1-2 篇是本领域的 “顶刊”(比如化学领域的《Angewandte Chemie》,材料领域的《Advanced Materials》)。为什么强调 “顶刊”?因为普通期刊的论文可能只是 “完成了研究”,而顶刊论文意味着你的研究被本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认可,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就像某高校文科教授说的:“有时候 1 篇顶刊论文,比 3 篇普通核心论文还管用 —— 它能证明你有做‘好研究’的能力。”

2. 拿得出手的项目:“得能自己‘拉来’研究经费”

博士阶段,你可能跟着导师做项目;但到了评副高的阶段,你得学会 “自己当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

最常见的就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理科、工科用得多)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科用得多),还有各省的 “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基金”。能主持一个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给年轻科研人员的国家级项目),几乎是评副高的 “加分项”,甚至是 “必备项”。

王老师是某省属高校的文科讲师,评副教授时,前两次都没评上,不是论文不够,而是没主持过国家级项目。第三次申报时,他花了半年时间修改项目申请书,反复请教前辈,最后终于拿到了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年就顺利评上了副教授。“没项目,别人会觉得你只会‘写论文’,不会‘做研究’,项目才是证明你能独立开展科研的关键。” 王老师说。

3. 教学或科研实绩:“不只是‘做研究’,还得‘传帮带’”

如果是高校老师,除了科研,还得有 “教学成绩”,比如完成规定的课时量,学生评教分数不能太低,最好能指导本科生获奖(比如 “挑战杯”“互联网 ” 竞赛),或者编过教材、开过优质课程。

科研院所的助理研究员,则更看重 “科研实绩”,比如参与的项目有没有获奖,有没有转化成实际成果(比如专利、技术报告)。

这一步有多难?“5-10 年” 的积累,还有 “激烈竞争”

从讲师 / 助理研究员到副教授 / 副研究员,通常需要 5-10 年的时间。这期间,你得平衡科研、教学(或项目)和生活 ,很多人每天泡在实验室或办公室,周末也不休息,甚至要熬夜改论文、写项目申请书。

而且竞争特别激烈。比如某 985 高校的物理系,2022 年有 12 位讲师申报副教授,最后只评上了 3 位;某中科院研究所,10 位助理研究员申报副研究员,只通过了 2 位。“不是大家不优秀,而是名额太少,要求太高,有时候两个人的成果都不错,但只能选一个,就看谁的‘亮点’更突出。” 一位参与评审的教授说。

很多人会在这个阶段遇到 “瓶颈期”:比如论文投了好几次都被拒,项目申报了几次都没中,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走学术路。但只要熬过去,迈过这道坎,就意味着你从 “学术新手” 变成了 “学术骨干”,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能独立带团队,在领域内也有了初步的知名度。

四、冲刺 “正高级”:从 “做研究” 到 “领方向”,成为学科里的 “资深玩家”

如果说 “副高级” 是 “学术骨干”,那 “正高级”(教授 / 研究员)就是 “学术带头人”。从副教授 / 副研究员到教授 / 研究员,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这一步不再只看 “数量”,更看 “质量”;不再只看 “完成研究”,更看 “引领研究”。

评 “正高” 的核心:“得有‘标志性成果’,能引领学科方向”

评教授 / 研究员,论文和项目依然重要,但要求完全不同了:

1. 论文:“不看‘数量’,看‘影响力’”

以前评副高,可能 3-5 篇核心论文就够了;但评教授,哪怕你有 10 篇普通核心论文,不如 1 篇 “有影响力的标志性论文”。比如 “ESI 高被引论文”(在本领域被引用次数特别多,被同行广泛认可的论文)、“热点论文”(最近一段时间被引用次数激增,代表领域内研究热点的论文),或者发表在 “本领域顶刊的综述论文”(能总结领域现状、指出未来方向的论文)。

张教授是某高校材料学院的副教授,评教授时,他之前发了 10 多篇 SCI 论文,但评审专家说 “缺乏亮点”。后来他带领团队攻关,解决了 “新型储能材料的稳定性问题”—— 这个问题是行业内的 “卡脖子” 难题,论文发表在材料领域的顶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还入选了 “ESI 高被引论文”。凭借这篇论文,再加上主持的 1 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他第二年就顺利评上了教授。“评教授,关键是你得做‘别人没做过,或者没做好的研究’—— 你的成果得能给行业带来影响,让同行记住你。” 张教授说。

2. 项目:“不看‘参与’,看‘主持重大项目’”

评副高时,主持一个 “青年项目” 就不错了;但评教授,得能主持 “重大项目”—— 比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给成熟科研人员的项目,资助金额更高,要求也更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针对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通常由多个单位合作,牵头单位的负责人就是核心),或者 “省部级重大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