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那层由纯粹能量构成、如同温暖的液态光幕的“湖底之门”,仿佛踏入了时间与空间的断层。外界湖水的巨大压力、刺骨的寒意、以及深水区特有的那种万籁俱寂的压迫感,被瞬间彻底隔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绝对真空般的深邃寂静,只有他们几人通过潜水服内部通讯器传来的、被放大了的呼吸声、胸腔内如擂鼓般清晰可闻的心跳声,以及靴底踏在光滑得不可思议的通道地面上发出的、带着金属质感的清脆回响。这些声音在通道内碰撞、回荡,非但没有打破寂静,反而更衬托出这片空间的死寂与空寥。
通道内部并非他们根据外部巨构的宏伟而预想的、充满异星怪诞风格的装饰。它出奇地简洁,甚至可以说是朴素。墙壁、天花板、地板,都是由同一种材质构成——那种泛着幽暗金属光泽、触手冰冷坚硬的未知物质。它的颜色介于深灰与哑黑之间,仿佛能吸收掉一切多余的光线。然而,其表面并非光滑无物,而是蚀刻着比外部结构上所见更加复杂、更加精密、尺度也更小的几何纹路。这些纹路并非简单的装饰,其中仿佛有极其细微的、如同毛细血管般纤细的能量流在缓缓脉动,散发出一种柔和的、自内而外的白色辉光。这光芒均匀而稳定,没有任何可见的光源,仿佛材质本身就在发光,将整个通道映照得如同白昼,却又丝毫不觉刺眼。
空气干燥得如同沙漠深处,带着那股独特的、混合了高压电弧产生的臭氧、以及某种类似古老金属经过亿万年后自然氧化却又被能量场隔绝保护所产生的、难以名状的“时间尘埃”的气息。温度恒定在约二十摄氏度,不冷不热,精确得让人感觉不到丝毫自然界的波动,一种非人工的、近乎完美的环境控制。
这里纤尘不染,光滑的壁面上看不到任何岁月的痕迹,无论是划痕、积垢还是氧化斑点,一切都保持着某种诞生之初的、超越时间的完美状态。行走其间,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才是闯入这片永恒之地的、唯一的污点和不和谐因素。
他们沿着这条略微向下倾斜的通道,在绝对的寂静中行进了大约五分钟,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脊背上。通道开始逐渐变得宽阔,两侧墙壁的弧度愈发明显,预示着前方空间的扩大。终于,他们迈出了通道的尽头,踏入了一个瞬间夺走了所有人呼吸、无法用任何人类语言精确形容的、无比宏伟壮丽的地下空间。
这个空间的规模,完全超越了人类的想象极限,甚至让卡森镇地下那个庞大的奇点教派基地相形见绌,如同蜗居之于宫殿。其穹顶之高,隐没在柔和白色光辉的上方,目光所及,只有一片朦胧的光晕,根本看不到任何实质性的顶部结构,仿佛直接连接着虚无或是另一个维度。而他们脚下的地面,则平整如镜,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没入同样的光晕之中。
然而,所有这些空间的宏大感,在位于空间正中央的那个“存在”面前,都黯然失色。
那是一个……机器。
一个庞大到令灵魂战栗、复杂到让最杰出的工程师绝望的、超越了“机械”定义的宏伟造物。
它的基座是一个直径可能超过数百米的、缓慢而坚定地逆时针旋转的青铜色平台。平台表面并非光滑,而是布满了深浅不一、规律排列的凹槽和凸起,仿佛某种宇宙尺度的密文唱片。而矗立在这平台之上的,是无数大小不一、相互嵌套、精密啮合、以不同速度和方向旋转、滑动的齿轮、蜗杆、曲轴、连杆和刻满了神秘符号的刻度盘。
这些部件,绝非简单的金属铸造。它们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复合材质特性,主体是暗金色的、类似高度淬炼青铜的金属,但在关键节点和传动部位,却镶嵌着无数晶莹剔透、如同活物般内部自行缓缓旋转、并散发出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光芒的水晶棱柱和能量导管。导管内部,并非电流,而是纯粹到极致的光能在奔流不息,如同被禁锢的液态彩虹。
有些齿轮薄如蝉翼,近乎透明,其直径却超过十米,在缓慢旋转间,可以看到其半透明的齿牙上,蚀刻着微观到极致的星图、复杂的数学常数(如π、e、普朗克常数)、以及仿佛代表着基本粒子运行规律的波形方程。有些轴承如同摩天轮般巨大,无声地转动,支撑着更加复杂的、由多层同心球壳构成的、模拟着某种未知恒星系行星轨道的系统,微缩的“行星”光点在轨道上精确运行。
成千上万个发光的符号、复杂的数学公式、动态演变的星图、乃至似乎是DNA双螺旋结构和生物神经网络脉冲的立体投影,在整个机械的上空悬浮、流转、碰撞、生灭,如同拥有自我意识的智慧星辰,构成了一片浩瀚无垠的信息星海。这片星海与下方轰鸣(却奇异地不刺耳)运转的机械实体交相辉映,构成了物理与信息、物质与能量的完美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