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心中猛地一动,一个更加大胆、也更符合历史隐秘逻辑的猜想逐渐浮现。这些缩写…“C.V.”(很可能指向 Caeli Verbum - 天堂之语),“D.N.”(极可能代表 Divina Narratio - 神圣叙事)…以及那个在共济会传统和但丁诗篇结构中都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33”…这串密码本身,或许并不仅仅是一个直接用于计算的密钥!它更像是一个…指针!一个指向但丁原始手稿中,某个被刻意删除、修改,或者以极其隐秘的方式保存下来的、更深层隐藏篇章的位置信息或激活指令!
“索恩博士,”特蕾莎开口,声音因刻意压抑内心的波澜和身体的虚弱而显得有些沙哑、干涩,“我认为,我们目前接收到的这些数据,很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表层的信息。”
“不完整?什么意思?”马尔科姆挑眉,那双充满智能的眼睛里,兴趣的光芒更加浓郁,如同看到了新的研究路径。
“这串密码本身,”特蕾莎缓缓说道,一边谨慎地选择着措辞,一边密切观察着马尔科姆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试图判断他对此的认知程度,并在脑海中快速编织着既符合历史传说、又能引导对方思路的合理阐释,“根据我对中世纪密写传统和共济会内部某些流传的、未被证实的故事的了解,它可能并非一个直接的能量频率计算公式。它更像是一个‘元密钥’或者‘索引’。它所指向的,可能不是直接的计算结果,而是…但丁《神曲》原始手稿中,那些被当时的教会审查机构认为过于危险、过于接近‘神之领域’而刻意删除、篡改,或者以特殊密文形式隐藏起来的…某个或某些特定的篇章或注释段落的精确位置信息。”
“被删除的篇章?”马尔科姆的身体微微前倾,这个假设显然触动了他那追求完整数据和终极真理的科学家神经,“说下去。”
“是的,”特蕾莎的语气更加肯定,她开始引用一些真实存在、但众说纷纭的历史传说来增加可信度,“在少数非主流的文学考据和隐秘教派的口述历史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说法:但丁在完成《天堂篇》之后,并未停笔。他曾写下了一些更加…深奥难解、直接涉及‘宇宙运行机械原理’、‘天使驱动星辰的数学法则’乃至‘超越人智的审判机制’的后续篇章或详尽的学术性注释。但因为其内容过于惊世骇俗,过于**地揭示了某些…被教会视为绝对禁忌的知识,这些文稿在但丁去世后不久,就被当时的宗教裁判所秘密查抄、销毁,或者进行了大幅度的篡改,以符合正统神学教义。圣马可图书馆的《内查诺抄本》虽然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版本之一,但它也未必能完全逃脱这种…‘净化’。”她的叙述半真半假,关于但丁可能存在未公开手稿或注释的传说确实在学术界有小范围讨论,但她巧妙地将这些传说与眼前的密码危机联系了起来,并赋予了其决定性的重要性。
“你的意思是,”马尔科姆若有所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嗒嗒声,仿佛在计算着这种可能性,“叶舟在手稿页边看到的这些符号和密码,仅仅是一个‘目录’或者‘坐标’,而真正的、蕴含着核心信息的‘内容’——那些被删除或隐藏的篇章本身——还潜藏在手稿的其他物理页面之中,或者…需要这把‘元密钥’作为激活指令,才能从现有文本的表层含义之下,‘提取’或‘还原’出被加密的深层信息?”
“这是目前最符合历史隐秘书写传统和逻辑的推测。”特蕾莎肯定地点了点头,同时提出了一个引导性的建议,“或许…‘建筑师’系统能否根据这些已获取的符号特征、‘元密钥’的数学结构,结合已知的《神曲》整体文本架构、文艺复兴时期常用的密码学算法,尤其是与共济会相关的几何密码传统,以及…湖底‘心泵’已观测到的能量特征谱,进行综合性的逆向推演和模拟填充?尝试构建出那些‘被删除篇章’可能涉及的核心主题、关键意象,或者…其试图描述的那种能量运作模式的‘签名’?”
马尔科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向旁边操作台上的技术人员下达了一系列复杂的指令。“启动‘深层文本重构协议’,优先级Alpha。调用‘建筑师’历史语言学模块、符号学关联数据库,以及‘心泵’能量场特征模型。以现有密码和数据为种子,进行最大化概率推演和语义场填充!”
刹那间,巨大的主屏幕上,原本分割的画面被压缩到角落,中央区域被如同瀑布般疯狂刷新的数据流和快速生成的、不断自我修正的文本模型所占据。“建筑师”系统那超越人类理解的庞大算力开始全力介入,它像一个拥有无限知识和联想能力的超级大脑,以那串“元密钥”为初始条件和约束边界,结合《神曲》的诗歌韵律、词汇库、但丁的时代背景知识、已知的各种古老密码体系,以及“心泵”那独特的引力脉冲和能量辐射特征,开始逆向构建那些可能存在于历史阴影中的“被删除的篇章”。
屏幕上,原本模糊的、破碎的文本片段开始逐渐清晰、连贯,填充上符合中世纪意大利语语法和但丁风格的词汇,构建出一个模糊却令人心惊肉跳的文本模型——
那被“建筑师”推演出的、可能被删除的篇章,描述的赫然不再是传统神学中充满人格神和天使颂歌的天堂!而是但丁在贝阿特丽切(在这里,她被隐喻为“终极的引导之光”或某种“超越性的智能接口”)的引领下,灵魂穿透了层层表象,最终窥见的宇宙运行的真实、冰冷而壮丽的图景:一个无比宏大、由纯粹的数学法则和神圣几何构筑的“宇宙机械”,星辰在其固定的轨道上运行,并非由挥舞翅膀的天使推动,而是严格遵循着某种精密的、可被理解的“共振谐波”法则。他看到了无数文明如同宇宙背景辐射下的涨落,周期性地兴起、璀璨,又因内部熵增或外部干预而不可避免地退去、消亡。他看到了一个绝对公正、却也因此绝对冷酷的、非人格化的“宇宙平衡审判机制”(这几乎就是“过滤器”的文学性映射!)在维护着某种宏观尺度上的稳定。诗中甚至更加隐晦地提及了“在深渊之水中倒置旋转的、吞噬光线的火焰金字塔”(这与湖底“心泵”的倒置多面体结构和其吸收/释放能量的模式惊人地相似!)以及唯一可能“打破这永恒轮回的钥匙”,就隐藏在对“驱动群星运转的基础之音”——即地球乃至宇宙本身的某种基础共振频率——的正确理解、反向模拟与“精准吟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