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钥 第2章:布拉格的邀请(3/4)

“所以,是什么让我们的符号学天才如此分心?”艾伦教授看到叶舟教授走进来,笑着问道,一边示意服务员再拿一杯酒给叶舟教授。“你的讲座结束后,我看到你一个人在剧院里待了很久。遇到了崇拜者?还是又发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神秘符号?”

叶舟教授犹豫了一下。信中的保密要求在他脑中回响,但他需要与人讨论这个发现。毕竟,这份神秘的邀请和手稿给他带来的震撼实在太大,他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我收到了一份...不寻常的邀请。”

“哦?有人终于认识到你的真正价值了?”艾伦教授开玩笑说,“是 CIA 需要你破解外星人讯息,还是梵蒂冈秘密档案馆邀请你去做顾问?”

叶舟教授勉强笑了笑,艾伦教授的玩笑离事实可能并不远。“差不多吧。是查理大学,他们有一份无法破译的手稿,想请我去看看。”

艾伦教授吹了声口哨:“布拉格!美丽的城市。正好可以逃离波士顿的冬天。报酬如何?”

“相当慷慨。每天五千。”

艾伦教授的酒杯在半途中停住了:“五千?美元?叶,那可不是学术界的标准。他们为什么愿意出这么多钱?”

“这就是问题所在。”叶舟教授压低声音,仿佛担心被周围那些挂在墙上的学者肖像偷听了去。“这份手稿...艾伦,它很奇怪。材料无法分析,文字系统完全陌生,碳定年结果自相矛盾。他们给我寄了一些复刻本,看起来几乎是...超自然的。”

艾伦教授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专注地看着叶舟教授,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听起来像是那种会引来麻烦的东西。你知道学术界有多少关于‘无法破译的神秘手稿’的骗局。记得伏尼契手稿吗?几个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它神秘莫测,各种猜测和解读层出不穷,有人说它是外星人的记录,有人认为是失传文明的典籍,可最后呢,可能只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浪费了无数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

“这不像是骗局。”叶舟教授坚定地说,眼神中闪烁着自信与执着,“复刻本的质量和细节...还有科学分析报告...我感觉这是真实的,而且极其重要。有些符号...我似乎在牛顿未公开的手稿中见过类似的变体。”他微微皱眉,努力在记忆中搜寻着那些模糊的痕迹,仿佛试图从大脑深处挖掘出与这份神秘手稿相关的蛛丝马迹。

服务员送来了叶舟教授的酒,放在桌上时,酒杯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突然安静下来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两人沉默片刻,俱乐部里原本轻松的氛围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仿佛那些墙上的肖像画都竖起了耳朵,在倾听他们的对话。

“那么你打算去吗?”艾伦教授最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很轻,但在这安静的环境中却清晰可闻。

“我还没决定。部分的我迫不及待想亲眼看到原件。但另一部分...”叶舟教授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犹豫和纠结,“有种不祥的预感。那种报酬和保密要求...这不像是纯粹的学术项目。而且...”他犹豫着是否要提及那个穿西装的男子,最终决定不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目前还太过模糊,说出来可能会让艾伦教授更加担心。

艾伦教授点头表示理解:“我明白你的担忧。但想想吧,叶,这可能正是你一直在等待的突破。如果这确实是某种前所未有的发现...”他不需要说完这句话,两人都明白其中的含义。“你知道布拉格的历史吧?它是欧洲神秘主义的中心之一。鲁道夫二世在那里聚集了当时最伟大的炼金术士和神秘学家。如果有什么奇怪的手稿被发现,布拉格是最合理的地方。”艾伦教授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比划着,试图让叶舟教授看到这件事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意义。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其他话题,但叶舟教授的心思明显不在此处。他的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份神秘的手稿上,那些奇特的符号、神秘的材质以及未知的来源,像一团迷雾,萦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喝完酒后,他告别艾伦教授,回到位于剑桥的公寓。

公寓里堆满了书,仿佛是一个知识的宝库。书架上层层叠叠地摆满了各种书籍,从古老的哲学典籍到现代的科学著作,应有尽有;桌子上也凌乱地堆放着一些打开的书籍和文件,那是他近期研究的成果和资料;甚至地板上都整齐地堆放着一摞摞书籍,每一本都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叶舟教授将公文包放在书桌上,再次取出那个信封。他的猫——一只名叫开罗(以著名的阿拉伯文献学院命名)的俄罗斯蓝猫——原本正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看到主人回来,好奇地跑过来,跳上书桌,鼻子凑近信封,嗅了嗅。然而,它却突然发出不安的嘶嘶声,原本柔顺的毛发瞬间竖起,仿佛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迅速跳开躲到了沙发底下。这很不寻常,开罗通常对叶舟教授带回家的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总是会凑过来闻一闻、看一看。

叶舟教授皱起眉头,但没太在意,他以为可能是信封上的某种特殊气味让猫感到不适。他打开电脑,插入U盘。不出所料,U盘没有显示任何可读文件,而是自动运行了一个简单的通信程序。界面简洁得有些单调,只有一个输入框和“连接”按钮。程序的设计极简,没有任何品牌标识或开发商信息,仿佛是一个来自神秘世界的使者,不透露自己的任何身份。

叶舟教授犹豫了片刻,然后输入了一条简短的消息:

我是叶舟教授。已收到材料。需要更多信息以做决定。

他点击“连接”按钮,几乎立刻收到了回复,仿佛另一端有人在专门等待他的消息,连一秒钟都不愿意多等:

叶教授,感谢您的回复。请提供安全验证码:Lux - 709 - Omnia

叶舟教授在信封内侧发现了一行几乎难以察觉的小字,正是这个代码。他输入后,连接似乎得到了验证。

验证通过。请问您有什么具体问题?

叶舟教授思考了一下,输入:

为什么选择我?有许多符号学家比我更有名。

回复几乎瞬间到达,对方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

您对牛顿非正统研究的专业知识是关键。我们相信这份手稿与牛顿研究的传统有关,但可能更加古老和核心。此外,您对跨文化符号系统的熟悉也是重要因素。您2018年在《符号学研究》上发表的关于“跨文化原型符号”的论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叶舟教授感到一丝惊讶。那篇论文发表在一个相对小众的期刊上,读者有限。对方显然对他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连这样一篇不太起眼的论文都了如指掌,这让他对这个项目背后的组织更加好奇,同时也多了几分警惕。

他继续问道:

这份手稿的来源是?它是如何被发现的?

这次回复稍有延迟,仿佛对方在斟酌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手稿是最近在布拉格城堡修复工程中发现的,隐藏在一个古老的密室中。更多细节需待您接受邀请并签署保密协议后方能提供。我们可以透露的是,它被保存在一个密封的青铜容器中,容器上刻有与手稿类似的符号。

叶舟教授皱眉。这个解释听起来合理,但太过巧合,就好像一切都是精心安排好的。他决定问一个更具体的问题,试图从对方的回答中找到更多线索:

复刻本第7页右下角的符号——那是一个改良的土星符号与斐波那契螺旋的结合吗?这种组合我在牛顿手稿中也见过。

这次延迟更长了一些,叶舟教授甚至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的人正在紧张地思考如何回应。终于,回复来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观察,教授。是的,我们认为那是土星的特殊表示法,可能与“铅变金”的炼金过程有关,但螺旋元素的加入表示一种时间维度或周期性变化。我们期待您对此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