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教授这句话,让实验室里的热切气氛稍稍冷却了一些。
“难一点?”林墨重复了一遍,他捕捉到了老教授话语里的犹豫。
陈景教授苦笑了一下,扶了扶自己的眼镜。
“林先生,我刚才可能说得太轻描淡写了。”
他转身,在身后一块巨大的电子白板上划了几下,调出了一张结构复杂的三维模型图。
“要熔炼‘深海’合金,我们需要真空环境和万吨锻压。而要熔炼‘祝融’,这两个条件只是最基本的入场券。”
陈景教授伸出三根手指,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
“它有三大难关,每一关,都比‘深海’合金的制造难上十倍不止。”
“第一,温度。”
他指向屏幕上那个如同心脏般跳动的红色核心。
“三千八百度,这不是一个理论峰值,而是维持稳定熔炼的恒定温度。普通的真空感应炉,加热核心用的也是石墨或者钨丝,它们自身的熔点就到不了这个温度。强行加热的唯一结果,就是炉子先把自己给熔了。”
实验室里,其他几个材料组的专家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
“想要达到并稳定住这个温度,我们需要的是等离子体炬,用超高压电弧将惰性气体电离,形成一道可控的、温度上万度的等离子焰流,去‘吹’化那些熔点极高的金属。换句话说,我们得在炉子里,人工制造一个小太阳。”
这个比喻让林墨身后的夜莺都感到了几分不真实。
人工制造小太阳?
这听起来已经超出了工业的范畴。
“第二,环境。”陈景教授继续说道,“‘深海’合金需要真空,是为了防止氧化。而‘祝融’合金同样需要隔绝氧气,同时还需要一个超高压环境。”
“超高压?”林墨开口。
“对。”陈景教授在白板上写下了一个数字,“至少三百个标准大气压。因为‘祝融’合金里有一种关键的稀土材料,在高温下极易挥发,只有在超高压的环境里,才能将它牢牢地按在合金液体里,与其他金属元素完美融合。”
“隔绝氧气好办,填充惰性气体即可,超高压也不难。”
“但是,”陈景教授话锋一转,“结合第一条的等离子焰流,难度就直线上升了,在超高压下,如何形成稳定的等离子焰流,这是个技术难点。”
实验室里的气氛,已经彻底转为了沉寂。
每一个技术名词都像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光是听着就让人感到无力。
“那第三个难题呢?”林墨的声音依旧听不出什么波澜。
“能源。”陈景教授吐出这两个字。
他看了一眼林墨,又看了一眼在场的其他研究员。
“想要制造‘深海’合金,驱动万吨锻压机,启动真空熔炼炉,我们需要一万千瓦的瞬时功率,抽干整个新城都凑不齐。”
“而我们刚才说的那台‘等离子体熔炼炉’……”
陈景教授深吸了一口气,报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头皮发麻的数字。
“它光是维持等离子体炬的稳定燃烧,就需要至少五万千瓦的持续功率。启动时的脉冲功率,只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