腚大的女人易生儿 13.丈夫的转变(1/2)

1. 阁楼上的发现

李强站在摇晃的木梯上,头顶是一方昏暗的阁楼入口。母亲去老年大学报名绘画班了,他想着趁这个机会整理一下堆积多年的旧物。

“咳咳——“扬起的灰尘让他忍不住咳嗽。阁楼里堆满了泛黄的纸箱和蒙着白布的家具,像一座被时间冻结的迷宫。角落里,一个漆成红色的铁皮箱格外醒目——那是母亲的嫁妆,他小时候被严厉禁止触碰的“百宝箱“。

鬼使神差地,李强走了过去。箱锁已经生锈,轻轻一碰就开了。里面整齐码放着几本笔记本、一叠黑白照片,还有用红绸小心包裹的物件。

他解开红绸,一块暗金色的奖牌滑入手心——“1975年度三八红旗手 红星纺织厂委员会“。奖牌下面压着一本蓝色笔记本,扉页写着“纺织技术笔记 王凤娟“。

李强盘腿坐在灰尘中,一页页翻看起母亲的笔记。工整的钢笔字记录着各种纺织技术参数、机器操作要领,甚至还有几页英文术语对照表,字迹娟秀得几乎不像出自母亲之手。

最后一页夹着一张剪报,1976年的《工人日报》,标题是《纺织女工王凤娟创造全市接线新纪录》。报道旁边是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站在纺织机前微笑,眼里有光。

2. 记忆的碎片

李强的手指轻轻抚过报纸上母亲的笑脸,一段模糊的记忆突然浮现——五岁那年,他发高烧,母亲背着他跑去厂医院。路上经过车间,巨大的机器轰鸣声吓得他大哭。

“强子不怕,那是妈妈的机器。“年轻的母亲擦着他的眼泪,“等妈妈挣够钱,给你买小汽车。“

后来呢?后来父亲调去外地,母亲辞了工作,带着他跟去。记忆中只剩下母亲在狭小厨房里忙碌的背影,和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好好读书,别像妈一样...“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是周梅从青岛打来的视频电话。李强手忙脚乱地接通,屏幕上周梅的背景是酒店房间,她看起来疲惫但干练。

“在干嘛呢?脸这么脏。“周梅笑着问。

李强这才注意到自己脸上可能蹭了灰尘。他翻转摄像头,对准手中的剪报:“我在整理阁楼,找到了妈年轻时的报道。“

“天啊!“周梅惊呼,“妈那时候真精神!等等...这是《工人日报》?妈上过全国性报纸?“

两人隔着屏幕沉默了一会儿。李强突然说:“梅梅,我好像从没真正了解过我妈。“

3. 迟来的对话

傍晚,李强坐在阳台上等母亲回来。老年大学报名处的王阿姨已经打过电话,说母亲填表时在“曾获荣誉“一栏发了很久的呆,最后什么也没写。

钥匙转动的声音传来,李强深吸一口气,拿起茶几上摆着的剪报和奖牌。

“强子?这么早就回来了?“母亲的声音从玄关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