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在上,太傅别乱来 第18章:乡愚逐利,柳府闹剧(1/2)

明明是清晨,柳家庄的状元府邸却全然没了新科及第时的清贵雅致,倒像个喧闹的市集。

庭院里,几张从各家凑来的桌椅板凳胡乱摆放着,围坐着一群衣着各异的乡里乡亲。

正当中,一个穿着酱紫色织金锦缎袄裙、头上插着明晃晃两支赤金点翠凤头钗的老妇人,正被众星捧月般簇拥着,唾沫横飞。她便是柳文才的母亲——柳老夫人。

柳老夫人红光满面,刻意将袖子高高挽起,露出腕子上沉甸甸的一对足金雕花大镯子,手指时不时就抚上去摩挲两下,仿佛那冰凉的金属能给她源源不断的热度。

她声音拔得又高又尖,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炫耀:“……可不是嘛!老身早就说过,我们家文才,那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瞧瞧,这不就应验了?金銮殿上,陛下亲口点的状元郎!那是陛下跟前顶顶得意的人儿!”

她环视一圈,享受着众人艳羡的目光,愈发得意,下巴抬得老高:“你们是没瞧见,那日宫里的阵仗!陛下看着我们文才,那是满眼欢喜,当场就说了,要把最尊贵的嫡公主嫁给我们家文才!那是上赶着的!知道不?上赶着要把金枝玉叶塞进我们柳家大门!”

旁边几个妇人忙不迭地附和:“哎哟哟!柳老夫人,您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啊!”

“文才中状元,娶公主,啧啧,咱们柳家庄祖坟冒青烟了!”

“老夫人您以后就是公主的婆母了,那得是多大的体面!”

一片奉承声中,坐在角落的一个穿着半旧蓝布褂子的李老太,慢悠悠端起桌上一个看起来颇为精致的玉石茶杯,眯着眼,借着光仔细端详着杯壁的纹路,仿佛在鉴定真伪。

她儿子考了三十年连个童生试都没过,平日里最是看不惯柳老太这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她撇撇嘴,凉飕飕地开口:“娶公主娘娘,自然是泼天的富贵荣华。不过啊,老姐姐,我可听说那金枝玉叶,打小在蜜罐里泡大的,养尊处优惯了,那脾气……啧啧,怕是不好伺候吧?您这婆母,怕是也不好当。”

这话像根小刺,扎得柳老夫人脸上的得意僵了一下。她立刻重重哼了一声,伸手扶了扶头上那支分量十足的金钗,仿佛那金钗能给她撑腰似的,声音陡然拔高:“笑话!进了我柳家的门,那就是我柳家的人!老身是她的婆母,是她的天!她一个妇道人家,再尊贵能如何?还能反了天不成?伺候夫君,孝敬婆母,那是她的本分!”

李老太眼皮都没抬,依旧盯着那茶杯,慢条斯理地又刺了一句:“话是这么说。可公主娘娘出身名门,那眼界高着呢,怕是……骨子里未必看得上咱们这庄户人家出身的驸马爷哟!”

“你!”柳老夫人被戳中了最敏感的心事,脸皮涨得通红,猛地一拍桌子,震得那对金镯子哗啦作响,“李婆子!你少在这里酸葡萄!看不起?我们家文才可是考神降世!是状元!你知道状元是什么吗?全国读书人里拔尖儿的头一名!陛下亲封的!公主娘娘那是慧眼识珠!再说了——”

她像是突然抓到了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声音再次拔高,充满了扬眉吐气的快意:“就是最近!公主仗着身份,对我们文才有点小性子,耍了点脾气,你们猜怎么着?陛下立刻就知道了!龙颜大怒!一道圣旨下来,罚公主禁足思过!连太后娘娘都惊动了,亲自下懿旨,让公主去国子监好好学学《女诫》《女德》,就是为了让她日后能规规矩矩、本本分分地伺候好我们文才,伺候好老身我!”

这消息像块巨石投入池塘,瞬间在乡民中炸开了锅。

“天爷!皇帝和太后都罚公主?”

“真是为了伺候好柳老夫人和状元公?”

“柳老夫人,您这福气,真是……真是没边儿了!”

一片惊叹和更热烈的奉承声中,一个穿着洗得发白长衫、自诩年轻时读过几天书的老太公,颤巍巍站起身,对着柳老夫人深深作了个揖,满脸谄媚:“老夫人!大喜!大喜啊!文才状元公这是真真正正的一人得道!咱们可都是柳家庄的根苗,同气连枝啊!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咱们这些乡里乡亲的,是不是……也跟着沾沾光,提携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