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第一卷 第52章 反问(1/2)

三天后,数据分析中心的另一间实验室里,空气凝固得像铅块。

这里是飞控系统仿真验证室。墙壁上挂着歼击机的三视图,机柜里闪烁的指示灯是这个房间唯一的光源。巨大的环形幕布上,一架战斗机的三维模型正以肉眼可见的幅度剧烈抖动,姿态仪的指针疯狂跳动,像个失控的钟摆。

“不行,还是不行。”飞控组的组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我们都叫他老李。他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指着瀑布般刷新的数据流,“指令不连续。飞控计算机收到的雷达目标矢量,每隔几十毫秒就会出现一次无法解析的跳变。”

沈青云站在他身后,脸色铁青。他的团队成员围在另一台控制台前,反复核对雷达原始数据,每个人都紧锁眉头。

“我们的数据没有问题。”沈青云的声音很硬,“从雷达处理器输出到总线接口,每一帧都是完整的,校验码全部通过。”

“可到了我这里,它就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老李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我的飞控系统,在这套平台上稳定运行了七年,处理过上万小时的模拟信号,从没出过这种事。问题不在我。”

“那你的意思是我的问题?”沈青云的火气上来了,“数据传输总线的带宽和协议,你确定能兼容我们雷达这么大的数据吞吐量吗?是不是你的接收协议栈有漏洞,在高频刷新下丢包了?”

“年轻人,我写飞控代码的时候,你还在上大学。”老李转过身,不再看屏幕,而是直视着沈青云,“这是底层指令冲突,不是网络延迟。你的‘肉’太新了,我的‘锅’炖不了。”

争吵戛然而止。

杜宇泽一直没有说话,他只是站在房间的角落,像个旁观者,看着屏幕上失控的战机模型。直到此刻,他才缓缓走了过来。

“老李,把飞控计算机的实时电压波形调出来。”杜宇泽说。

老李愣了一下,但还是在键盘上敲击起来。很快,屏幕一角切分出一个新的窗口,几条绿色的波形线在平稳地起伏。

“现在,”杜宇泽转向沈青云,“启动雷达,满功率。”

沈青云没有动,他还在为刚才的争执而耿耿于怀。“杜总师,我认为问题在于……”

“执行命令。”杜宇泽打断了他。

沈青云的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对自己的组员点了点头。一名操作员在控制台上输入指令。瞬间,机柜里传来一阵轻微的“嗡”声,那是雷达供电系统启动的声音。

几乎在同一时刻,屏幕上那几条平稳的绿色波形线,像是被投入了石子的水面,剧烈地抖动起来,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毛刺。其中一条代表核心指令输入的波形,甚至出现了几个陡峭的尖峰,完全偏离了正常的逻辑电平。

“这是……”老李扶着眼镜,凑到屏幕前,他看懂了。

沈青云也看懂了。他的脸色,从铁青变成了煞白。那份刚刚建立起来的、针对飞控组的强硬立场,瞬间崩塌。

“电磁兼容性。”杜宇澤吐出五个字,像是给这场技术争端做出的最终判决。“你的雷达功率太强,发射单元产生的电磁波,直接干扰了飞控计算机的弱信号电路。”

他走到机柜前,指了指并排安装的两台设备。一台是沈青云团队崭新的雷达信号处理器,另一台是老李他们用了多年的飞控计算机。它们之间,只隔了不到十厘米的空隙,几捆线缆毫无防护地缠绕在一起。

“你把它当成了一个软件问题,一个协议问题。”杜宇泽看着沈青云,“所以你拼命在自己的代码和数据里找bug,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