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娘的,小鬼子的飞机又来了!”李云龙骂骂咧咧的喊着。
话音刚落。
一枚炮弹从高空落下。
啾啾啾……呼呼呼……
目前,日军出现龙国境内的航空炸弹常见类型有高爆弹、燃烧弹等。
比如,九四式50公斤高爆弹,全弹长1030毫米,弹径约177.8毫米。
其爆炸威力较大,一发50公斤级对地高爆航弹威力超过一发155毫米炮弹,可对地面工事、人员等造成严重杀伤和破坏。
以及九四式100公斤高爆弹,属于日军陆军的100公斤级通用高爆航空炸弹。
弹体由铸钢弹头、钢管弹身和钢质尾翼组件构成,弹头旋入弹身。
尾翼组件焊接在弹身尾部,弹头设有螺纹引信孔,可安装不同引信。
爆炸时能产生大量弹片,对较大范围的目标造成破坏。
还有九二式250公斤高爆弹,是日军常用的航空炸弹之一。
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主要用于攻击地面重要目标,如军事基地、桥梁、交通枢纽等,可对目标造成严重损毁。
另外,还有一公斤铝热燃烧弹,这属于小型燃烧弹。
主要通过燃烧剂燃烧产生高温来烧毁目标,铝热剂燃烧时可产生极高温度。
能引燃建筑物、易燃物等,对城市、森林等区域可造成大面积火灾。
以及九七式50公斤燃烧弹,这是以燃烧为主要杀伤方式。
弹体内装有燃烧剂,爆炸后燃烧剂会四处飞溅并持续燃烧。
可对木质建筑、油库等目标造成有效破坏,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火海,杀伤人员和摧毁设施。
而目前降落的是九四式50公斤高爆弹。
咻……轰轰轰……
李云龙在千钧一发之际,跳入了战壕里。
九四式50公斤高爆弹在不远处“轰”的一声响起。
该型炸弹的有效杀伤圈呈“圈层式分布”。
核心杀伤圈,即弹片与冲击波密集作用区,半径达到15-20米。
在此范围内无论是无防护的人员还是轻型装备,都会直接承受爆炸瞬间的高压冲击波与高速弹片。
一般情况下,人员会因内脏破裂、骨骼断裂瞬间失去战斗力。
轻型装甲车的薄弱装甲会被弹片击穿,车内设备大概率瘫痪。
而在核心圈外,还存在一个半径30-40米的“间接杀伤圈”。
虽冲击波压强有所衰减,但飞溅的弹片仍能对暴露人员造成贯穿伤。
同时爆炸掀起的碎石、尘土会形成“二次杀伤物”。
对近距离战壕、掩体中的人员造成磕碰、掩埋风险。
若爆炸点位于开阔地带,冲击波还可能引发短暂的气流紊乱,导致10米内的木质结构瞬间坍塌。
要知道,九四式50公斤高爆弹的弹体采用铸钢材质。
内部装填约8-10公斤TNT炸药。
当炸药被引信引爆后,弹体在高温高压下会迅速膨胀、破裂,分裂成约200-300块不规则弹片。
其中重量50-100克的“有效弹片”占比约60%,初始速度可达800-1000米/秒。
这一速度远超步枪子弹约700米/秒的速度。
能轻松贯穿2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或50厘米厚的夯实土层。
即使是重量10-30克的“细碎弹片”,初始速度也能达到600-700米/秒。
在15米内可击穿普通士兵的钢盔与单兵防弹板。
对人体造成“入口小、出口大”的贯穿伤。
值得注意的是,弹片速度会随距离快速衰减。
在20米处,有效弹片速度降至400-500米/秒。
虽仍能贯穿木质门板,但对钢板的穿透力会大幅减弱。
超过40米后,弹片速度基本低于200米/秒,仅能对无防护人员造成表皮划伤或淤青。
可想而知。
这一枚炮弹对于李云龙来说,破坏力有多大了。
不过,该型炸弹的毁伤效果因爆炸环境差异较大。
但核心破坏力集中于“结构冲击”与“局部毁伤”。
若在硬质地面爆炸,8-10公斤炸药的能量会瞬间传递至地下。
形成一个直径约3-4米、深度1.5-2米的漏斗状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