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鉴宝师 第41章 权威的考校(1/2)

随着林渊落座,这间最高规格的保密会议室里原本还在交谈的众人,全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了林渊身上。

林渊平静地迎接着所有目光,他吸收了紫罗兰之心后异常敏锐的感知,让他能清晰分辨出每一道视线背后的深意:官员的戒备、制片人的好奇,以及两位老专家的审视与怀疑。

在短暂的沉默后,率先打破这份寂静的,是那位《国宝传奇》的总制片人,王导。

他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身体微微前倾,率先开口:“哎呀,这位想必就是林渊小友了,真是年轻有为啊!”

王导声音洪亮,带着一种熟络的语气:“听说你在港岛赌石大会上,不仅赢了周福生,还切出了紫罗兰之心。这份运气,还有年轻人敢打敢拼的锐气,真是让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自愧不如啊!”

他字字句句都是恭维和吹捧,仿佛对林渊推崇备至。

然而,在场的都是人精,谁都听得出他话语里藏着刺。

“惊人的运气”和“年轻人的锐气”这两个词,巧妙地将林渊石破天惊的战绩,归结为了偶然和冲动,不仅削弱了他的专业形象,还将他定义成了一个缺乏底蕴、全凭运气的暴发户。

林渊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没有接话。

他的反应让王导准备的说辞全都堵在了喉咙里,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只好悻悻地坐了回去。

王导的试探刚结束,另一道考验便来了。

坐在两位老专家下首的那位,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从林渊进门起就一直在默默观察他。此人名叫孙正清,是国内陶瓷鉴定领域的权威。

他扶了扶眼镜,清了下嗓子开口道。

“林渊小友,既然你是严老他们联名举荐的,想必在古陶瓷领域,有自己的见解。”

他没有客套,直接抛出问题。

“宋代官窑瓷器,其釉色能呈现粉青与梅子青,二次覆烧工艺是重点。我想请教,在鉴定一件没有款识,没有出土记录的官窑残器时,如何通过物理痕迹,判断其是否经历过二次覆烧,以及,这种工艺对胎土的具体影响有哪些可量化的指标?”

这个问题一出,连另一位专家和文安局的领导都微微皱眉。

这已不是普通的考校。

“二次覆烧”技术本身就是宋代官窑研究中一个偏门且有争议的课题,仅在少数论文中探讨过。孙正清的问题,更深入到“物理痕迹”和“量化指标”的操作层面,这超出了多数公开资料的范畴。

这是一个准备好的学术难题,足以让任何年轻学者当场语塞。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在林渊身上。

林渊依旧没有马上回答。

他看着孙正清,眼神平静。

在孙正清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时,林渊才开口。

他的声音不大,却很清晰地传到了所有人的耳朵里。

“孙老,您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一个认知上的误区。”

全场在听到林渊的回答后,都感到十分意外。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当着众多领导和同行的面,直接质疑一位资深专家的认知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