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你……”被一个女子落了面子,对方心中的不忿更多了几分,原想说上几句:你个女人家懂什么经商之道,蓦地想起这大船还要靠着刘家来做,不得不低了头。
瓷盘必然不可能回炉重造,要么就地卖了,重头再做一批,要么这桩生意就黄了!来人正欲请示,只听陈水宁又道:“商船出海是算好的大吉大利的日子,断不能耽搁。”
“倒不如把售卖的价格降下去一成,损失的这半成利,只要不归我这一方来出就是。”
这已经是损失最小的方式了,可一成的利润太多,来人也不好随便决定:“我要与我家老爷商议后再定。”
“那是自然。”
这批瓷盘卖出去多流入当地贵族手中,而今华夏国力强盛,海外对瓷器的渴望又不见,即便是按寻常价格来卖无可厚非。
只是如今泉州港、温州港均对外通商,与这份生意有竞争的人家也不在少数。
你的不好,自会有人卖它家的。最后生意只做了一事的,失了诚信为本,更丢了市场,便成了得不偿失。
“我去市舶司办些事,你在这边等他们的消息罢。”刘家造大船的本事算不上家喻户晓,却也好歹比这德化、龙泉几地做瓷器的人家更有不可替代性,陈水宁相信这桩生意只会成,不会再出差错。
车夫显然没想到陈水宁办事毫不拖泥带水,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后者早融入了大街上的人流,做瓷盘生意的主人家也已经差人过来点了头,要重新立下字据。
“没想到这大娘如此会说话。”
来人话里有话,暗地里在点陈水宁的泼辣。
只是陈水宁着实是会说话,不会说话的便活不成这样的恣意——比如百姓口中,苏家的那位三娘……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