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第四百一十九章 二战绞肉机—马马耶夫,曼施坦因抵达斯达林格勒(1/2)

斯达林格勒。

日耳曼帝国的JU-88式轰炸机在这座北极熊国的都城上空方向咆哮。

来势汹汹的日耳曼帝国陆军,将海量的燃烧弹扔向北极熊国的都城。

火势席卷!

像是一条巨龙,扑向北极熊国的阵地方向。

与此同时,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发出咆哮声。

滚滚而来的坦克,朝着北极熊国的阵地方向碾压过来。

“这些日耳曼佬!”

“我要杀了他们!”

“杀了他们!”一名北极熊国士兵,双目赤红的盯着滚滚而来的日耳曼帝国坦克群。

目光中,尽是仇恨。

“准备攻击,燃烧瓶!”

“掩护我!”

“柯察金同志!”

“掩护我!”

只见这个名为柯察金的战士,手持燃烧瓶朝着日耳曼帝国的三号坦克方向冲去。

自日耳曼帝国陆军入侵北极熊之后,柯察金的家人都死在了战争中。

这也让柯察金对日耳曼帝国陆军,可谓是恨之入骨。

而在北极熊国与日耳曼帝国战争爆发以后,北极熊**一度奇缺反坦克武器,连老旧的反坦克枪都拿出来凑数。

所以北极熊国陆军大量使用燃烧瓶,而且还制定了详细的攻击战术。

北极熊国陆军要求反坦克手,尽量将燃烧瓶投在日耳曼帝国陆军坦克的发动机或者排气口上。

这样大火就有一定概率,点燃坦克的燃料。

而日耳曼帝国坦克使用的石油,可以被明火点燃,面对燃烧瓶是有一定危险的。

当然!

这也意味着反坦克手的阵亡概率极高。

不过斯达林格勒保卫战已经打到眼下这等地步了,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程度。

谁也不愿意往后退一步。

尤其是钢铁慈父发布了绝不撤退的命令之后。

匆忙赶至斯达林格勒战场上的士兵。

也是不计伤亡、不惜一切代价往上扑过去。

这一幕!

倒是与大夏国对付小鬼子的坦克时,极其类似。

自斯达林格勒保卫战爆发之后,日耳曼帝国陆军的攻势极为猛烈。

其陆军甚至一度占领了90%的中心城区。

这场战役从7月17日开始,经过3个月的血腥战斗,至11月初。

日耳曼帝国陆军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占领了城市大部分地区,但始终未能完全控制整个城市。

尽管日耳曼帝国陆军占据了城市绝大部分区域,但北极熊国陆军仍在马马耶夫高地、北部工厂地带等区域进行顽强抵抗,特别是红色十月工厂、拖拉机厂和街垒工厂等战略要点的战斗异常激烈。

这种顽强抵抗,最终为北极熊国陆军集结兵力实施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其中!

马马耶夫高地无疑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所在。

马马耶夫岗位置十分重要。

在马马耶夫岗高地上,可以俯视整个斯达林格勒市和伏尔加河,控制住这里就能控制一个很大的范围,包括作为斯达林格勒命脉的伏尔加河运输线。

斯达林格勒战役作为二战乃至整个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最血腥的战役之一。

其总伤亡人数超过200万,其中北极熊国陆军伤亡约110万,日耳曼帝国陆军伤亡约150万。

士兵存活时间极短,北极熊国陆军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足24小时,军官仅3天;日耳曼帝国陆军士兵每天损失约2000人,一个4000人的部队投入前线后仅剩不到20人,若士兵存活三天,甚至有可能可因军官大量阵亡被提升为团长。

平民也死伤惨重,战役前斯达林格勒有80万平民,战后仅剩7850人。

存活的妇女和儿童只能躲藏在下水道中靠老鼠和污水维生。

因此这场战役也被称为“人间活地狱”和“二战绞肉机”。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最惨烈的战斗,绞肉机中的绞肉机,又是哪一场呢?

答案是“马马耶夫岗高地争夺战”。

从9月13日至次年的1月31日,双方围绕高地展开200余次大规模冲锋,山顶易手超过14次。

日耳曼帝国陆军单日向高地倾泻20万发炮弹,浮土被翻起达3米深,地表温度因爆炸升至60℃以上。

当日耳曼帝国陆军炮火将这座102米高的山岗轰成焦土时,北极熊国陆军士兵在弹坑中爬行,用战友的尸体堆砌掩体。

近卫第13师的士兵像“钢铁铸成的人偶”般发起冲锋,政治指导员帕坚科刚投出手榴弹便被机枪撕碎,后续的士兵踩着血泊继续推进。

而日耳曼帝国陆军的MG42机枪,则是以每分钟1200发的射速收割生命。

而北极熊国陆军士兵的残肢与弹片混入焦黑的泥土中,以至于战后每立方米土地都能挖出上千块金属碎片。

在9月16日早晨,北极熊国陆军第39团夺回阵地仅数小时,日耳曼帝国陆军轰炸机便将整个高地翻了个底朝天。

士兵们还未从耳鸣中恢复,刺刀与铁铲的肉搏已在下水道和废墟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