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医老祖,出手整治中药圈 第143 章 考校孩子(1/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

六个小家伙的朗朗读书声,随着谢星远的教学悠悠响起。

稚嫩而整齐的童音仿佛带着某种独特的韵律一般,让人听到之后不禁会心一笑。

“老爷又开始教后辈学医了,看来接下来几年时间又有得忙了!”

听着朗朗读书声响起,吴本忠的内心不由得轻叹了口气,显然这并不是谢星远第一次教自家的后辈学习中医了。

从一开始的儿子辈到后来的孙子辈,然后再到曾孙辈.....

可以说谢家这几代人,几乎都是在谢星远的亲自启蒙下踏入中医之门的。

不过最后还能喜欢上中医,并继续干这行的终归还是少数。

要不然也不会只有谢守仁这一个孙子,接手谢星远的中医馆了。

“咦,曾祖爷爷这是在教孩子们读书吗?”

正捧着手机同水友们聊得火热的谢小玲不由得愣了一下,听着书斋那边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忍不住起身朝着书斋的方向走去。

“甘草味甘,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随着谢小玲的靠近,孩子们那稚嫩的读书声变得越发清晰起来。

当她走到书斋门口时,看到曾祖爷爷教着孩子们读医书的这一幕,恍惚间一些早已经被她遗忘的记忆,竟在她脑海中闪现。

似乎好像她小的时候也坐在这间书斋内,听着曾祖爷爷讲过这些东西。

只不过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了。

再加上那个时候她还小,长大后谢小玲就完全忘记了这件事情。

此刻,小时候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竟与眼前这副场景悄然重叠。

她甚至隐约记起,自己似乎也曾因为背不出君臣佐使,而被曾祖爷爷用那根小戒尺轻轻打过手心。

不是很疼!

但那个时候觉得很是委屈,因此她眼泪汪汪地跑去向太奶奶告状。

“太奶奶了,是了,太奶奶已经不在了!”

谢小玲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虽然对太奶奶的记忆也很浅薄,但此时她的眼眶却已经完全红了。

此刻,书斋内的谢星远早就注意到了便宜曾孙女的身影。

只不过他并未放在心上,而是继续教着孩子们熟读《药性歌》,因为初步判定孩子们是否对中医有兴趣,他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

等到元宵过后,学校就要开学了。

在开学之前确定哪些孩子对中医有兴趣,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谢星远也不会去故意为难孩子们,更不会去强求任何一位孩子必须学医,只是尽可能提早发现对中医有兴趣的孩子罢了。

就这样.....

七天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

转眼间,时间便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这一天。

..................

一大早,谢家老宅内便弥漫出一阵香甜味道。

那是谢家几个赶回来过元宵的后辈,正在厨房内忙着做糯米汤圆。

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这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

其实元宵和汤圆这两种东西都是用糯米做的,只不过就是一个是滚出来的,一个是包出来而已,就这点区别罢了,实际上主体味道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