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心生疑虑,放下书卷,注视着许褚道:“仲康,怎成这般模样?”
“这非汝之常态,直言何事?”
许褚双眼泛红,一屁股瘫坐椅中。
曹操虽略显急切,却不疾言厉色,反觉忐忑。
许褚此状,宛如蒙受莫大委屈。
“休要犹豫,若有难处直言即可,不愿说便退下歇息。”
曹操亦有威严,未紧逼问询,却带些许责备之意。
“唉……”
许褚长叹一声,满面愁云地望着曹操,“丞相,先生怕是要离开了。”
“什么!”
若论曹操先前尚且镇定自若,此刻却满心震撼,同时心底泛起一丝失落。
他猛然站起,撞翻案头竹简亦浑然未觉。
“你究竟何意?详尽道来。”
曹操伫立书房,面色冰冷地言道。
许褚遂将适才与苏晨共膳时的情形娓娓道来,述毕又补上一句:“我当时仅是假称先生欲出游,然我心知肚明,先生此言绝非仅为出游这般简单。”
“他定有隐情未向我坦白,但我无意追问,免得令先生为难。”
听罢,曹操颔首。
确乎如此,苏晨若不愿言明,许褚即便追问,怕也无果。
不过他思虑更深,大致能揣测苏晨为何要走。
并非苏晨执意离开,实属不得不行。
此乃一时权谋之策。
而放眼大局,此举亦为他好,是为曹氏基业长远考量。
他深知,功高盖主之人,除他之外无人能制。
当然,他绝非质疑苏晨之忠心,可关键在于,他信得过苏晨,他的继承人会否同样信任?
一旦主臣间产生芥蒂,麻烦便会接踵而至。
这类事情,曹操也颇觉棘手。
他自是不舍苏晨离去,且有诸多法子手段留他在许昌。
然而,这并不可行,且易引发更大纷争。
许昌经历此事后,已人心浮动。
此时亟需休整安顿,不容再起波澜。
若强留苏晨,日后万一再生事端,尤其是若与他二子交恶,或与城中望族争锋。
他该助谁?
若帮苏晨,则后院起火,许昌不稳。
若助世家,则对不住苏晨。
显然,苏晨已然体谅他的处境,才决意离开许昌。
“宁逸,皆因我错待于你。”
曹操怅然摇头。
苏晨之去,是权衡利弊后的抉择。
他无法也无意阻拦。
并且,既然苏晨主动为其谋划,为曹氏基业着想,他更不应违逆其志。
很快,曹操眉头微蹙。
苏晨是大功臣,不可能无缘由地离开许昌。
一旦发生此事,世人会嘲笑他压制功臣,不配为人主,也会说他心胸狭隘,缺乏包容。
所以苏晨若真要离去,必然早有考量。
以苏晨的智慧与对他的一片忠义,应该不会令他难堪。
曹操凝眉沉思。
片刻后,他神情突变,似有所悟。
若要苏晨平安离去且不让世人找到非议的由头,必先自损名声,毁掉自身成就,如此方能给出正当理由,将苏晨逐出许昌。
想到此处,曹操心中一阵刺痛。
“宁逸,你这样做,岂非让我于心不安?”
曹操郁郁归座,眼神略显涣散。
“丞相,您怎么了?”
许褚见曹操听罢说话又自言自语、愁眉深锁,顿时慌了神,忙低声询问。
“无妨。”
曹操挥挥手,随即叮嘱道,“近几日你多留意许昌城内动静,若有丝毫异常,即刻报于我。”
曹操揣测,寻常手段恐无法削弱苏晨的赫赫功劳。
因此,苏晨若执意要走,定会闹出不小动静。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