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第四百七十二章 惊喜一波又一波(2/2)

炉身高约五丈,底部粗约三丈,往上渐渐收窄,顶部留着一个丈许宽的开口,炉口边缘被火焰烤得发黑,还沾着些许熔化后凝固的铁水,像一圈圈黑色的花纹。

炉身上开着几个方形的小口,每个小口旁都站着一名工匠,手里握着长长的铁钎。

铁钎柄是用檀木做的,打磨得油亮,工匠不时往炉内捅动,每捅一下,炉口便会冒出一串火星,“噼啪”作响,落在地上还能烫出小小的黑印。

土炉旁边堆着小山般的铁矿石,这些铁矿石呈暗红色,表面光滑得像被打磨过,阳光照在上面,能看到细微的金属光泽,显然是经过工匠精心挑选的,没有半块碎石。

几名赤膊的汉子正推着巨大的风箱,风箱是用硬木制成的,表面裹着铁皮,铁皮上还铆着铜钉,显得格外结实。

风箱拉杆上缠着磨得发亮的粗麻绳,汉子们握着拉杆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手臂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每一次拉动都能让风箱发出“呼呼”的声响,将空气送入土炉,炉口的火焰也随之猛地蹿高半尺。

火焰不是寻常柴火的橙红色,而是带着靛蓝的炽焰,舔舐着炉壁时,能看到炉身微微发红,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燥热起来,将人的脸颊烤得发烫。

“殿下,这便是新洲的冶炼工坊,”

郑和指着那三座土炉,语气中满是敬佩,他的眼角因笑意而微微皱起,解释道:“您方才问为何不运煤炭回大明,答案便在这里。”

朱权走到一座土炉旁,热浪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又很快稳住脚步。

只见炉身的方形小口内,火光灼灼,隐约能看到炉内通红的铁矿石正在融化,像一滩滩流动的岩浆,顺着炉壁缓缓流动。

一名工匠见朱权过来,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躬身行礼时,腰间的铁钎还在地上轻轻磕了一下,发出“当”的轻响。

郑和示意工匠继续,随后对朱权解释道:“皇孙殿下说,煤炭体积大,重量沉;

若是用船运回大明,一艘船最多能装两千石煤炭,可运费却要耗费五百两银子,还得担心海上风浪把煤炭打湿;

可若是用这些煤炭将铁矿石冶炼成精钢,一艘船便能装三千斤精钢。

您可别小瞧这三千斤精钢,其价值抵得上五千石煤炭,运费却与运煤炭相差无几,还不用担心受潮。”

郑和指着旁边堆着的铁矿石,伸手拿起一块递给朱权道:“况且,新洲的铁矿石纯度远超大明!”

铁矿石入手冰凉,还带着溪水的湿气,解释道:“殿下您看,这铁矿石表面几乎没有杂质,用小刀刮一下,刮下来的粉末都是红色的,没有半分土屑。

经工匠检验,纯度能达到九成以上;

而大明境内的铁矿石,纯度最高的也不过七成,冶炼时还要耗费大量煤炭去除杂质,炼十斤铁,倒要浪费五斤煤。

用新洲的高纯度铁矿,再加上新洲的无烟煤,冶炼出的精钢品质,可比大明的普通钢铁好上十倍不止。”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