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皇宫时,朱雄英正对着一份奏折皱眉。
奏折是工部尚书呈上来的,说随着铁路修建范围扩大,钢铁需求量激增,现有的铁矿产量已经跟不上了。
他放下奏折,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思索着对策。
“殿下,农部侍郎李存义求见。”
太监的通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让他进来。”
朱雄英坐直身子,心中有些期待。
李存义负责海外水果培育,想必是有好消息传来。
果然,李存义一进殿就满脸喜色,躬身禀报道:“殿下,好消息!咱们在江南培育的荔枝树,今年终于结出果实了!
虽说产量还不算高,但味道跟南越运来的一模一样,而且比海运过来的更新鲜!”
朱雄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连忙问道:“真的?果实品质如何?有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李存义激动地说道:“回殿下,品质绝佳!
咱们借鉴了高产粮种的培育经验,在江南选了三块不同土质的地块试种,经过两年的改良,终于摸清了荔枝树的习性。
现在结出的荔枝,果皮更厚,方便储存,而且耐寒性也比原来强了不少,只要做好防寒措施,在江淮一带也能种植。”
朱雄英听了大喜,站起身走到殿中,来回踱了几步:“好!太好了!
李侍郎,你们做得好!当初朕让你们培育海外水果,就是为了让百姓能吃上新鲜实惠的水果,不用再花高价买海运过来的。
现在荔枝试种成功,这是个好开头。
接下来,你们要尽快总结培育经验,先在江南地区小规模推广,让果农们先尝到甜头。
另外,储存问题也要尽快解决,朕记得之前跟你们提过用石灰水浸泡、地窖储存的方法,你们试过了吗?”
李存义连忙答道:“回殿下,试过了!
用石灰水浸泡后再放进地窖储存,荔枝能保存半个月左右,比原来多了整整十天!
而且口感几乎没有变化。
不过,地窖储存需要专门修建地窖,成本不低,普通百姓可能负担不起。”
朱雄英点点头,思索道:“这好办。朕让工部制定统一的地窖修建图纸,再从内帑里拨些银子,在江南各州县修建公共地窖,租给果农使用。
另外,你们还要跟商人们合作,让他们提前预订水果,这样果农们不用担心销路,也更有信心扩大种植规模。”
“殿下英明!”
李存义躬身行礼,心中对朱雄英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殿下不仅有远见,还处处为百姓着想,有这样的君主,大明何愁不兴?
几日后,皇城朱雀大街上的“南越鲜果铺”率先挂出了新招牌——“江南荔枝,现摘现卖”。
招牌一挂出,立刻吸引了大批百姓围观。
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挤到跟前,好奇地问道:“掌柜的,这荔枝是江南种的?不是从南越运来的?”
掌柜的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脸上堆着笑,大声说道:“这位客官,您说对了!
这荔枝是咱们大明江南自己种的,刚从江南通过铁路运过来,比海运快了足足半个月,新鲜得很!
而且价格比原来便宜了三成,您要不要买一串尝尝?”
汉子有些惊讶,又有些怀疑道:“真便宜了三成?不会是味道不好吧?”
“您放心!”
掌柜的拿起一串荔枝,剥开一颗递过去,笑道:“您先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汉子接过荔枝,放进嘴里一嚼,清甜的汁水立刻在口中散开,比他去年买的南越荔枝还要好吃。
他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好吃!太好吃了!掌柜的,给我来两串!不,来五串!我要给家里人都尝尝!”
周围的百姓见了,也纷纷上前购买。
不一会儿,铺子前就排起了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