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 第152章续1 暗涌·定策(1/2)

---

栖凤宫的烛火,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跳跃,映照着两张凝重而坚定的脸庞。

“绝不能让你回去!”轩辕毅斩钉截铁,他来回踱步,龙袍带起细微的风声,“那‘国后夫人’听着光鲜,实则是将你圈禁在长安!朕岂能眼睁睁看你跳入火坑?十年前朕无力阻止你前来,十年后,朕绝不容许任何人将你从朕身边带走!”

毛草灵坐在软榻上,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卷明黄色的绢帛圣旨,冰凉的触感让她头脑异常清醒。“毅哥哥,我自然不想走。但我们必须冷静。大唐以旨意相召,占据大义名分。若我们直接强硬拒绝,便是抗旨不尊,给了他们兴兵的借口。”

“朕不怕打仗!”轩辕毅猛地停下脚步,眼中厉色一闪。

“我怕!”毛草灵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我怕边境烽火重燃,生灵涂炭;我怕这十年来我们呕心沥血创造的太平盛世毁于一旦;我怕我们的孩子……”她下意识地抚上自己依旧平坦的小腹,这里,孕育着一个尚未告知轩辕毅的新生命,“将来要面对一个因他父母而战乱纷飞的世界。”

轩辕毅浑身一震,目光落在她的小腹上,狂怒的情绪如同被冰水浇淋,瞬间冷静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更深沉的忧虑与责任感。他快步走到毛草灵身边,蹲下身,握住她的手:“灵儿,你……”

毛草灵点点头,眼中泛起柔光:“御医前日刚确诊的。本想等凤翔节过后给你一个惊喜……”

轩辕毅紧紧握住她的手,将额头抵在她手背上,声音沙哑:“是我们的孩子……朕绝不会让我们的孩子失去母亲,也绝不会让你的心血白费。”

气氛从激烈的愤慨转向了更为凝重的筹谋。

“硬抗不行,但我们可以‘拖’,可以‘谈’。”毛草灵思路清晰起来,“崔明远只是传旨,并非押解。我们完全可以以‘兹事体大,需谨慎商议’、‘凤主体弱(正好以孕事为借口,暂不公开),不宜远行’等理由,将回复的时间拖长。”

“拖?”轩辕毅蹙眉,“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大唐皇帝既下了旨,必不会轻易放弃。”

“拖,是为了争取时间。”毛草灵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时间,可以让我们做三件事。”

“其一,稳固内部。迅速摸清朝中动向,看看有哪些人可能因此事动摇,或借此生事。同时,我们要让百官和百姓明白,我毛草灵与乞儿国早已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其二,探查唐廷。我们需要知道,这道旨意是唐朝皇帝一时的念头,还是经过朝议的坚定国策?朝中对此事是否有不同声音?那位我‘名义上的父亲’毛易,如今境况如何?这些都需要我们安插在长安的耳目尽快查明。”

“其三,联络盟友,展示实力。我们这十年的发展,周边国家有目共睹。可以暗中派遣使者,与那些与我乞儿国交好、或与大唐有隙的邦国沟通,即便不能让他们直接相助,也要让他们明白,若大唐对乞儿国动武,必将破坏区域平衡,对他们亦无好处。同时,在边境举行一场规模适度的军事演练,向大唐展示我乞儿国并非可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轩辕毅听着毛草灵条分缕析,眼中的光芒越来越盛。他的灵儿,总是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冷静与谋略。

“好!就依灵儿之计!”轩辕毅重重点头,“以‘拖’待变,暗中布局!朕倒要看看,大唐能奈我何!”

帝后二人心意已定,立刻秘密召见了绝对忠诚的暗卫首领与情报头子,一道道指令在夜色中悄无声息地发出。

翌日,朝会。

金銮殿上的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窒息。

轩辕毅高坐龙椅,面色沉静,不怒自威。毛草灵并未垂帘,而是直接设座于龙椅之侧,以示共同面对之意。这是前所未有的,也彰显了此事的不同寻常。

宰相慕容恪率先出列,沉声道:“陛下,凤主。大唐此旨,实乃荒谬!凤主入主中宫十载,德被苍生,功在社稷,早已是我乞儿国臣民公认的国母!岂是一纸前朝旧约所能轻废?臣以为,当严词拒绝,彰显我国国格!”

“慕容相所言极是!”兵部尚书厉声附和,“凤主绝不能走!我乞儿国将士,愿为陛下、为凤主浴血奋战,护我国本!”

主战派群情激昂,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

一位年迈的翰林学士颤巍巍出列,面露忧色:“陛下,凤主。老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大唐乃天朝上国,国力强盛,若因其一纸诏书便断然拒绝,恐招致雷霆之怒,届时兵连祸结,百姓遭殃,十年心血恐毁于一旦啊!不如……不如遣使斡旋,陈明利害,或可令唐皇收回成命?”

这无疑是主和,甚至隐含妥协的意思。

“王学士此言差矣!”一位年轻御史立刻反驳,“妥协一次,便有第二次!今日他们能召凤主,明日就能索要城池!国格尊严,岂容轻侮?凤主去留,关乎国本,绝无妥协余地!”

“可是国力悬殊……”

“未战先怯,乃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