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 第147章续1 暗流与抉择(2/3)

毛草灵端坐于凤辇之中,面容被珠帘遮掩,看不真切,但那份沉静雍容的气度,却透过辇车传递开来。她没有直接前往织造局,而是吩咐銮仪卫绕道,经过了京城最繁华的市集,以及几处在她主导下兴修的水利、学堂。

当凤辇行至朱雀大街时,前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銮仪卫立刻警戒,却见一群身着儒衫的士子,在几位老者的带领下,拦住了去路。他们并非闹事,而是齐齐跪倒在地,手中高举着一份卷轴。

“皇后娘娘千岁!”为首的一位白发老儒,声音激动而颤抖,“臣等乃国子监师生及京城士子代表,闻听奸佞小人散布流言,污蔑娘娘清誉,离间娘娘与陛下、与乞儿国百姓之情谊,臣等愤慨不已!娘娘入我乞儿国十年,功在社稷,德被苍生,乃我乞儿国当之无愧的国母!臣等泣血上书,恳请娘娘勿信流言,勿弃我等子民!乞儿国,需要娘娘!”

说着,他将手中的卷轴高高举起,那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按满了红印,是一份情真意切的“万民请愿书”的雏形。

这一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銮仪卫统领有些不知所措,看向凤辇。

珠帘微动,毛草灵的声音平静地传出:“呈上来。”

内侍接过卷轴,恭敬地递入辇中。毛草灵展开,看着上面那些或工整、或潦草,却都饱含热切的名字,目光在那泣血般的文字上停留许久。她认得那位带头的老儒,是国子监一位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博士,曾多次在她推行的新政上提出过尖锐却中肯的意见。

这不是安排好的戏码,这是真实的民心。

她轻轻合上卷轴,示意内侍掀起前方珠帘。她的面容暴露在阳光和无数道目光之下,依旧美丽,却更添了几分历经风雨后的坚毅。

“诸位请起。”她的声音透过内侍传扬开去,清晰而温和,“本宫深受陛下隆恩,得乞儿国百姓爱戴,十年来,早已将此间视为归宿。些微风言风语,动摇不了本宫之心。乞儿国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与本宫血脉相连,荣辱与共。本宫,不会离开。”

她没有慷慨激昂,只是平静地陈述,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

“娘娘圣明!”

“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短暂的寂静后,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从士子们开始,迅速蔓延至整条朱雀大街,乃至更远的地方。百姓们激动地叩首,许多妇人甚至喜极而泣。皇后亲口承诺不离开,这比皇帝的任何旨意都更让他们安心。

毛草灵微微颔首,示意仪仗继续前行。凤辇缓缓驶过欢呼的人群,她重新放下珠帘,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也掩去了眼底一丝深沉的忧虑。

公开表态,稳定了国内民心,但也将她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唐朝使团那边,必然会对此做出反应。

果然,次日,唐朝正使,一位姓崔的鸿胪寺卿,便递了牌子请求觐见皇帝与皇后。

正式的接见安排在太极殿。殿内气氛庄重而压抑。李泓高坐龙椅,毛草灵端坐于侧后凤座,珠冠凤披,威仪天成。下方,以崔使臣为首的唐朝使团成员肃立一旁,另一边则是以丞相、太傅为首的乞儿国重臣。

崔使臣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显然是个精明干练的角色。他依礼参拜后,便直接切入主题,言辞看似恭谨,实则步步紧逼。

“外臣奉我大唐皇帝陛下之命,特来迎请永安公主殿下归宁。十年之约,白纸黑字,两国为证。如今期至,公主殿下却滞留不归,于礼不合,于信有亏。且我皇陛下思女心切,特加封国后夫人之尊号,拳拳爱女之心,天地可鉴。还望乞儿国皇帝陛下、公主殿下,体恤我皇陛下慈父之心,遵循旧约,以免伤了两国和气。”

他将“永安公主”和“国后夫人”的称谓咬得极重,刻意忽略毛草灵“乞儿国皇后”的身份,试图在法理和情感上占据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