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第474章:阿策还是单纯,单纯也不错(2/2)

……

数日之后,夷陵历经了一场大战。

蔡瑁、蒯良退兵后撤,将夷陵完全让了出来,撤三座水寨、七座小城给了周瑜,果然,扬州军需要更多人手,周瑜不得已写书信去往柴桑,请孙策带兵来驻防。

“蔡瑁用兵不错,”周瑜行走如风,身姿敏捷,说话时带着自信,“我与他交战数次,见他指挥战船也是干脆利落,进退有度。”

“这次大幅避战后撤,事出反常,肯定是有奸计,”周瑜是亲历的领军者,而且他对于战局把控细致入微,的确能感受到寻常人不可察觉之处。

在他看来,蔡瑁完全没必要撤,凭借他的水军战船,攻夷陵虽然不能,却可守疆土。

当初黄祖守江夏都守了数年之久,蔡瑁又不比黄祖差多少,甚至这么多年经营家族人脉,麾下那些有能无名之辈更多。

这一撤,周瑜马上就能闻到阴谋的味道。

“那现在如何?我们继续进取城池水寨否?”

“那是自然,将城池占据,重新布防,再写一封书信给许扬州,请他迁百姓来安居,现在差的就是钱和人,只要这些能满足,武陵的那些秃山都能数年之内全部复林。”

“其他的不必多想。”

“唯!”

周瑜麾下有许多年轻的将军,对他都是言听计从,乃至崇拜,问完之后毫不迟疑,立刻去办。

刚回到军营,就发现孙策在大帐坐着,周瑜掀开帐帘时很是意外:“伯符何时来的?”

“刚到,”孙策铁青着脸,看起来心情很是不好,周瑜和他多年的兄弟,自然是能感受到。

“怎么了?”

“许子泓派人进了丹徒,广陵兵马南下了。”

孙策说这话的时候都在咬牙,言辞之中满是失望。

周瑜意外的愣住了,呆了片刻才摇头道:“这不可能,许扬州做事一向信守承诺。”

“他守,可是他懒,很多军权现在都交给贾诩了,那老头子可不是守信之人。”

周瑜陷入了沉默之中,他见过贾诩几次,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和诸葛亮、陆议这样的后生打交道,他们也很聪慧,精通兵法政情。

但是贾诩不同,这人深不可测,难以捉摸,很难对付。

要是他能调动扬州兵马,的确有可能干出这种事来。

“应该不会,昨日我才收到许扬州书信,表彰我军接连大胜,欲将夷陵让与伯符派遣官吏。”

“当真?”孙策一听,气势消了大半。

这种分派官吏,就等于是盛了一碗汤给孙策喝了,日后夷陵乃至南郡,有可能都是孙家扶持上来的官,这里面利润无穷。

他又重新坐得端正,沉思良久,道:“那是荆州的计谋?”

“应该是,”周瑜把这段时日和蔡瑁交战的猜想告知,再加上孙策收到的消息,更印证了心中想法。

最后,孙策信了,露出了笑容。

而周瑜见他笑了,却是悄然无奈的微微摇头。

伯符果真单纯。

不过这样也好,君侯想要的是掌控,而以他的为人,日后定然不会亏待伯符,孙氏仍然会有震古烁今的功绩。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