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第379章:陈平出手了(2/2)

高踞龙椅上的赵凌,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看着韩信。

他心里其实有点意外。

他把韩信放在太尉这个高位上,更多的是荣誉性质,实际兵权并没有完全放手。

让韩信去尚学宫学习了半年多,本来是想磨磨他可能存在的骄躁之气。

没想到效果似乎不错,这小子竟然能憋住没跳起来反对,反而表示支持?

看来跟着道家那些人,确实学了点静心养性的功夫。

赵凌原本还以为,以韩信历史上那多多益善的性格和军事上的自信,听到这个提议,会立刻站出来说:“陛下何必如此麻烦?给臣一万精兵,臣保证替您踏平百越!”

他故意没有提前跟韩信商量,就是想看看这半年多,韩信的性子磨得怎么样了。

赵凌带着一丝考较的意味,追问道:“哦?如此说来,韩太尉认为朕的想法没有任何问题?完全可行?”

韩信点了点头,神态从容,话语也显得更有水平了:“陛下所图,并非仅仅是占领百越的土地,而是要从根本上彻底兼并他们,让他们真正成为大秦的一部分。用仁德和政策去感化,开通边境市场让利给他们,再用文化慢慢教化他们,使其逐渐认同大秦。这比单纯的武力征服更加高明,效果也更持久。臣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策略。”

听到韩信都这么说了,赵凌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将目光转向了右丞相尉缭:“尉缭丞相,你认为呢?”

此时,尉缭一直微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似乎想通了其中的关节,缓缓起身,颔首道:“陛下与太尉所言,老臣认为很有道理。此策以逸待劳,耗其国力,收其民心,确实可行。老臣附议。”

赵凌的目光又看向左丞相张良。

张良也立刻起身,言简意赅地表明态度:“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到了这个时候,两位丞相和太尉都明确表示支持,大局基本上就已经定了。

赵凌这才环视全场,继续问道:“那么,诸位爱卿,对于此策,可还有其他的不同意见?”

萧何也站了出来,皇帝选择用这种成本低得多的和平手段解决百越问题,能省下大笔的军费开支,他自然是举双手赞成,躬身道:“陛下圣明,此策节省靡费,利于国库,臣附议!”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此事就要这么定下来的时候,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臣有一点小小的补充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看去,竟然是原来的科农院院长,现在的尚学宫主事陈平。

陈平出列,对着皇帝行了一礼,然后笑眯眯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光是靠一枚九州神石引起百越内部争斗,火候可能还不太够。咱们是不是可以再给它添几把柴,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些?”

他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继续说道:“既然都已经互通关市,那还是该好好赚他们一笔!比如,把他们急需的粮食、铁器、食盐的价格,稍微抬高那么一点?或者,暗中给那些弱一点的部落提供点帮助,让他们能跟强一点的部落打得更久些,消耗得更多些?”

“总之,就是既要让他们内部乱得更彻底,又要让咱们大秦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叫一举两得!”

“另外,三年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迟恐生变,我们偶尔也该参于一下他们之间的战斗,至少得把他们打服,偶尔帮某些部落打一场也是可以的。”

陈平的话,顿时让殿内许多大臣眼睛一亮,这才像是他们熟悉的大秦谋士的风格嘛!

仁德要讲,但这实际的利益,也不能放过啊!

最重要其实还是最后的那句话!

大秦以军功授爵,一直不打战,士兵如何立功?

那些将军又如何立功?

虽说宁当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但如果一直不打仗,士兵和将领看不到晋升的通道,对现在的大秦来未必是好事!

陈平可谓是兼顾了朝中所有人的需求。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