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第374章:怎么也不该二世而亡吧(2/2)

就在赵凌心中已做出决断之时,嬴政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似乎陷入了另一个更让他困惑和耿耿于怀的问题之中。

他抬起头,目光不再聚焦于胡亥个人,而是投向了虚空,带着一种难以置信和深深的费解,喃喃问道:

“凌儿,就算胡亥那孽障篡位成功,坐上了龙椅,我打下来的这个大秦,也不该……不该仅仅传到第二世就彻底亡了吧?!”

这疑惑,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他心里。

他一手建立的大秦,是多么的强大!

拥有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拥有严密如铁桶般的法度体系,拥有无数能臣干吏!

他为了这个帝国呕心沥血,做了那么多奠基立业的事情。

在他看来,就算后世的继任者是个蠢笨如猪的昏君,靠着这庞大的家底和成熟的制度,怎么也能苟延残喘好些代吧?

怎么可能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样,一个浪头打过来,说没就没了呢?

“亡秦者 胡……” 嬴政低声念诵着这句他多年前就听过的谶语。

当年听到时,他的确心生警惕,主要把“胡”理解为北方的胡人,甚至还借此为由头对匈奴大打出手。

可后来听赵凌说,那个“胡”指的很可能不是胡人,而是他的儿子——胡亥!

这个消息曾让他震怒不已,但愤怒过后,更多的是想不通。

就算扶苏被逼自尽,让胡亥这个败家子登上了帝位……

可满朝的文臣武将呢?蒙恬、蒙毅、王贲……

那些忠诚或至少忠于帝国的猛将都去哪了?

大秦那套让所有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严苛法律呢?

难道都成了摆设?

二世而亡?

这结果在他看来,简直荒谬得不可思议!

就像一艘无比坚固的巨轮,怎么可能因为换了个蹩脚的船长,立刻就沉没了呢?

他嬴政生了那么多儿子,就算胡亥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

像李斯那样精明到极点的权臣,如果发现皇帝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家族,难道不会想办法从嬴政的其他儿子里再挑一个有点出息的就上去,把胡亥废掉或者架空吗?

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整个帝国一起陪葬?

朝堂上那么多精明的大臣,难道全是傻子?

就没人出来阻止?

在嬴政的世界观和统治经验里,权力是分散且制衡的,没有人能真正意义上的一手遮天。

再大的危机,也应该有转圜的余地,有纠错的机制。

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抗风险能力应该是很强的,怎么可能因为某一个环节出了重大问题,就全盘崩溃,一点挽救的机会都没有?

这完全不符合他对政治和人性的理解。

这“二世而亡”的结局,对他这个缔造者而言,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一种源自认知深处的巨大困惑和匪夷所思。

赵凌总说仙人托梦,嬴政也希望他能给自己解掉这个心中缠绕许久的疑惑。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