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五十四章 皇帝的又一次西巡(1/3)

皇帝车驾在渭南东边的驰道而过,原本也可以沿着敬业渠一直去潼关,毕竟这关中的路都是通往咸阳的,而从咸阳的北郊而来,很多路亦能够通往潼关。

章邯策马领着队伍,护送皇帝正在往潼关而去,这条路近年刚修整过,车驾走得很稳当。

听着李斯与皇帝的话语,章邯才知道原来两年前各县都征发了民夫,修缮了道路。

关中的路每三年修一次,各县都有维护路段的职责,倘若道路有损坏,各县的县吏都要负责的。

每年的农闲时节,关中各县或多或少都会征发民夫,修路也好,修桥,修渠也罢。

“停车。”

听到皇帝的话语,章邯拉住战马的缰绳,队伍也在此刻停了下来。

李斯扶着皇帝走下了车驾,一路朝着田地里走去,章邯不敢怠慢,带着一队兵马跟在两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孩童的念诵声传来,嬴政抬眼看去,见到了几个孩子走在田地里。

而一个稍大一些孩子领着几个年纪更小的孩子念着书,他念一句,后方的孩子也跟着念一句。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话音落下,后方的孩子跟着又念了一句。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

孩子们走远了,已有些听不清孩子们念的是什么,嬴政问道:“他们在念什么书?”

李斯忙回道:“是公子近年来与叔孙通新编写的的书籍,臣看过都是一些教导的话语,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是说树木要长大就需要根基稳固,公子主张各县治理应该注重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县民,而教孩子们这些,一是为了培养其所思所想,二来也是警示县吏。”

关中是秦的根本,正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秦要强大则关中必须要强。

嬴政走回了车驾,低声道:“朕好久没看书了。”

李斯回道:“马上就要潼关了,在潼关有很多书。”

队伍再一次启程,又走了一天,到了夜里已快到潼关了。

渭河边,司马欣早早就带着人等候在了这里,见皇帝的车驾来了,他当即行礼。

车驾停了好久,皇帝这才走下车。

“你就是司马欣?”

听到皇帝问,司马欣行礼道:“臣渭南郡守司马欣,拜见皇帝。”

嬴政没有多言,而是与李斯在章邯护送下,进入潼关城内。

此刻的潼关城很安静,城内本就是宵禁的时辰,住在潼关城的人并不多。

皇帝一路走向郡守府,司马欣落在后方跟着。

忽然,皇帝的脚步停下,看向城内一座形似官邸的宅子,按照建设制度,这座宅邸规模若不是官府,就逾制了。

李斯解释道:“这是公子让潼关修建的太学。”

嬴政颔首,迈步走向了太学。

几个内侍先上前,看到门匾上的三个字,太学府。

太学府当然官邸,只不过公子扶苏让司马欣建设此地,是让叔孙通主持教书的,可叔孙通至今住在商颜山,似乎也不愿意来潼关。

厚重的大门被内侍们推开,太学府内的灯火被点亮。

潼关城的守备将军李左车就站在城墙上,目光所及原本因宵禁而恢复寂静的潼关城因皇帝的到来,点亮了太学府。

太学府内,嬴政抬眼看去,见到了一排排的书架,书架上放着有竹简也有纸张的书籍,它们依次摆放在一起。

嬴政拿起一卷书看着,书中的内容也都是现在孩子们所读的书。

李斯站在一旁又给皇帝递上了几卷书。

公子扶苏所编写的书,李斯都看过,都是一些该写的内容,也没有复辟六国的言论,反倒是为了教化天下人,维护一统,维护国家。

这些理念都是如今六国旧地之民最欠缺的。

皇帝看完了一卷又看一卷。

也不知道夜里是几时,李斯就让章邯关上了太学府的门,并且这些天不让人靠近太学府。

翌日,当天亮时,来到城内的人们看到了太学府关着门,并且还有秦军将其重重围着。

潼关城之民自然是不敢靠近,学子们得到了告知,平日里往来太学府的学子也不能来太学府,一切事宜都在书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