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本地服务器?”赵宏明眉头紧锁,“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要单独采购硬件,安排专人维护,打乱标准的镜像部署流程,增加安全攻击面,后期升级维护成本都会倍增。
这和我们推行的集中化战略背道而驰。
网络问题应该通过优化网络链路来解决,而不是在每个点都堆砌本地设备,这会制造新的信息孤岛!”
“优化链路?谈何容易!那地方的电信基础设施就那样,不是我们想优化就能优化的。业务等不起!”徐双龙声音提高了几分。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技术上的纯粹,牺牲掉一线业务的效率和体验。
5%的丢包率,意味着业务员录入十次客户信息可能就有一次失败,这谁能忍受?”
“那只是极端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层重试机制、数据异步同步来缓解...”赵宏明据理力争。
“缓解?宏明总,我们的销售在客户现场等着报价,系统卡一下,订单可能就丢了!这不是实验室里的理论推演!”徐双龙语气激动起来。
“你知道我们因为这种体验问题,流失过多少潜在客户吗?
区域业务发展需要的是稳定可靠的支持,不是看似完美却落地困难的空中楼阁!”
“双龙总,你这是短视!
今天你为了一个老挝破例,明天缅甸、越南都会提出类似要求,到时候我们疲于奔命地去维护一个个分散的节点,标准化从何谈起?
整体效率反而会下降!集中化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管理便利将荡然无存!”
赵宏明也毫不退让,脸因激动而微微发红。
会议桌上的其他人,包括几位四级部门经理,都屏息凝神,不敢插话。
张福全低头摆弄着手机,仿佛事不关己,但眼角余光却时刻关注着两位部长的交锋。
李文涛则面色凝重地记录着,他试图引导讨论回到技术细节本身,但两人积压已久的情绪已然被点燃,争论的焦点早已超越了技术范畴,触及了资源、权限和路线之争。
那次会议最终不欢而散,方案被搁置,要求双方提供更详尽的数据支撑。
但自此,赵宏明和徐双龙之间的梁子算是公开结下了。
部门内部悄然分成了“集中派”和“灵活派”,虽然大多数人不敢明确站队,但私下讨论时,总会带上各自的倾向。
两人的矛盾也从会议室蔓延到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邮件往来中常常带着火药味,审批流程时常因为对方的质疑而卡住。
李文涛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暗流。
他分别找两人谈过话,试图调和,强调“目标一致,只是路径不同”。
两人在他面前都表示会以公司利益为重,克制情绪,但一旦回到具体事务上,根深蒂固的立场差异和日益尖锐的资源矛盾,让缓和关系变得异常困难。
李文涛感到一阵头痛,他意识到,这已不是简单的理念不合,而是需要他作为总监做出明确裁决和引导的治理问题。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