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灿烂 第一百一十七章 终至太苍(2/3)

只见对面骑马人中的一人问道:“干嘛的?”

霍老四回道:“说是去太苍投亲的。”

“知道规矩不?”

“知道,只是前面有张大的人在常家窝棚那里来过了,他让我给你们带个话。”

“常家窝棚?几个人?都什么样?”

霍老四依言把两个人的外貌形象给描述了一回,只言语中看起来似是那两人多少有些不堪,对面骑马的人笑了起来。那人又问道:“他们在你这车上收了多少?”

“车上带有家眷,是个小学生,赶了几千里过来投亲,结果又没遇上,辗转听说人好像去太苍了。这不又着急着往那里去汇合,这一路的也多不容易,所以那两人说他们是有缘,就只收了二个金圆券了事。”

“只收了两个金圆券?”对话之人脸上带着玩味的笑意,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他身周的人一个个的脸上都憋的通红,笑意几乎快忍俊不住了。几人赶紧用手把口捂给上,只是骑在马上的身体一颠一颠的,好似一个个都在抽风一般。可能是不好在这羔羊面前露出自己不严谨的一面,胡子们一个个的大都强忍着笑意,问话之人在前只作不觉,只微微皱了皱眉,沉浸了一下。只是在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不知想到了什么,转头看向了一眼四周的同行,又很快的转过头来,对霍老四说道:“既然前面的都说了,我们也就不再难为你们。那你们就走吧,赶紧的,再慢点我可就要变卦了啊。”前面堵路的人依言让开了道路。

霍老四一听,道了声谢后,赶紧蹦上马车,果见前方路已让出,于是一个响鞭,马车迅速启动,向前疾驰而去。走出未远,忽然就听得一阵哈哈大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现在几人都还未出危险地带,自是不能掺和胡子间的事,只管闷头狂奔。

其后一直到太苍城,几人都再也不曾遇到胡子,有惊无险的,总算是第三日的午后,安全抵达太苍城。太苍城太苍港这同样也是一个因港而兴的城市,不过它兴起的年头很早一些。作为全州最大的港口,除了初建时的急速兴盛期后,就只一直不温不火的,比之江户有余,比之京都、余斛就不及之处颇多了,但城市已是相当繁华了,高楼、洋行也在所多有,更有不少异国情调的特殊建筑耸立街头。

车主霍老四因出门时日日久,意欲早日回返,又不肯在城里留宿,所以三人也不为难于他,让他把三人直接送到港口码头区的一家旅馆后,在付清了车资后,又额外给了些感谢费,就和他辞别。这霍老四也是高兴,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遍离去。

这一路舟车劳顿的,终于可以在一个像样的地方好好休息一回了,不过三人住下后,洗浴完,换好衣物,葛自澹却嘱咐亨亚日先留在房间,不管是休息还是读书都是可以的,然后他又和谢明宇一起匆匆出门朝码头方向去了。归期渐至,而回程的船期未知,虽说距离已不算太远,明日再过来问询也是一样的,只是一直坐车,也坐的身上疲乏,在旅馆里也是无事可做,就顺便先把船期打听好,又能提前计划后面的日程。时间往前赶一赶总归是好的,只是已经很急迫了,要是赶开学,按说现时最好是已经登船,回家后还可以有个休整的时间,不然就不大好说了。行程中,主要是后来在离高元山港等船期时,耽搁的时间稍长了些,导致后来的时间渐渐变得愈发紧张起来。

亨亚日虽说也是疲累的紧,只是洗浴过后,身上轻松了不少,精神还是不错的。他也无意躺下来休息,坐在书桌前仍是打开了三国志,继续观看。自打在离高起,就已经开始读这本书,前后算来也有十好几天了,才刚有把这本书读完的意思。其实这一路以来,亨亚日每日都有观看,只是东走西颠的,耽搁了一些时间,后来又忙于行路同时又限于居住条件,有时只能把笔记记上了事,书却没办法多读,所以就导致了每日读书的进度不一,不过总归是快要结束了,他心里多少也有些急迫。如果晚餐前加把劲儿的话了,三国的大幕也将要在自己的眼前闭上,荡气回肠的历史也都已成了往事,小目标定下后,亨亚日瞬间又充满了斗志。

当亨亚日读史正酣的时候,葛自澹和谢明宇从外面回来了。只是见亨亚日正在用功,两个人也就没有理会,转而又到隔间葛自澹房间里饮茶去了。

终于,在晚餐之前读完了全书,完成任务后的亨亚日志得意满的坐在椅子上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一本史书的结束相当于是一次小型战斗的胜利终了,看来晚间只要再总结一下本次战斗的经验后,就可以马上转入到下一场斗争准备当中去了。只有后面的五代史可以类比,混乱相似,但也还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国家未曾大一统,,作为制史者的后来人分别从个人的内心里出发,从自身所以为的正统起始,记录下了这期间的主流和一部分支流的历史事件。然就整个历史历程对普通人而言,也又是一部苦难史,其中的冷暖兴衰个人自知。当然这也是葛自澹当初在让亨亚日读史以前,闲聊之时,笼统的那么一讲,其中有一些甚至与亨家家训中的内容有关,所以亨亚日也格外上心。尤还记得先生还说道这段历史由于多是异族人在主导整个地区形势,让主流的中央帝国后人颜面无光,窃以为耻,质疑在这种主观思想的指导下,作史人又能如何客观地记录下什么值得深究的内容,就值得进一步深思了。就如同这段历史时期中,那何不食肉糜的千古一问一样,竟惹来千般嘲笑,只也不知到底嘲笑了谁。可能是他自己觉得食屎才是恰当的吧?而这段历史时间长达愈六个甲子,时间不可谓不长,然在这朝代史书上,连大的水花一朵也无,更别提历朝历代的风流人物了,除了比傻,就是斗富比狠之辈。这么长的历史时期里,只涌现了几个如同王谢一般形象丰满的人物,而且正史之中取材且多阴晦,这种咄咄怪事,也是前所未见的,或和后期五代十国才是一脉相承。想来历史并不能像一个留声机一样,把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真实的还原出来,只是像一个俗媚的娼妓一般,让人各种探索,而自身又是各种逢迎。只可惜了那有限的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风流了,里面只也不知有多少做作,多少粉饰,又进一步降低了它那本就不高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