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提出的围点打援计划,自然是借着鬼子指挥官“发癫”的机会,以26师团残部为饵,吸引鬼子陆航部队过来,再打一次较大规模的空战消耗战了。
这也是八路军联合空军参谋部的两国参谋们,按照张云的提议专门制定的长期战略——以持续爆发在己方实控区域上空的小规模或者大规模空战,不断消耗鬼子精锐飞行员,降低鬼子陆航部队战力和潜力,为以后夺取华北制空权慢慢积累条件。
在现代战争中,制空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甚至没有之一。
二战以及之后数十年的各场战争表明,夺取制空权虽然并不能保证必然胜利,但失去制空权的部队却必然处处被动挨打。
后勤补给会遭受严重干扰,装甲和火炮装备难以生存,部队难以有效开展大型攻势。
这也是鬼子回援华北发起反攻后,八路军部队果断收缩平原兵力的核心原因。
八路军之前能在平原上取得优势,不仅在于其强大的组织优势、情报优势、兵力优势,也在于各地八路军部队已经在火力上追平,甚至某些火炮密度上已经超越了鬼子部队,自然可以在各个战线上压制鬼子,进而将鬼子压缩在铁路线附近的大城市里,难以动弹。
但鬼子南线战场精锐部队特别是陆航部队的回援,却迅速改变了局面。
回援而来的鬼子陆航部队,不仅战机性能突出、数量众多,且拥有大量作战经验丰富的精锐飞行员,综合实力十分强大,要不然也不会迅速击溃东南亚战场的英美法联军空军。
考虑到自家空军部队战机数量较少,飞行员经验不足,难以匹敌回援的鬼子陆航精锐,八路军空军部队不得不主动让出了华北平原地区的制空权,艰难守住了太行山及西侧区域的天空。
而随着制空权丧失,八路军在平原地区的火力优势以及八路军之前将鬼子压缩在铁路沿线城市的良好态势,也随之化为了乌有。
在未能重新压制鬼子陆航部队之前,平原八路军只能放弃之前大好局面,退守平原深处。
部队继续以夜袭、夜战等方式,驱逐鬼子部队对平原地区的渗透,保证鬼子难以在平原立足,尽可能维持目前僵局。
可以说,八路军部队决胜华北、驱逐鬼子的前提和关键,就在于如何实现压制鬼子陆航,重新取得战场制空权。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继续争取更多外援,增强自家空军机队外,就只能通过连续空战,逐步消耗鬼子宝贵的精锐飞行员,尽可能降低鬼子陆航部队的战斗力和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