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现在读石(dan),这是因为朱元璋。
他是凤阳人,凤阳方言里“石”通“担”,他管这字念“dan”,想来手下官员大概也不敢来一句“陛下,您在胡叨叨什么啊,身为九五之尊您要说雅言啊,您还当您是泥腿子么”,以免提前享受剥皮填草套餐,所以自洪武以后,这字就念“dan”。
题外话不多说,曰本古代也照搬了“石”这个汉字作为容量单位,但容积大小改了,还改了多次。现在室町幕府时代末期,原野上手估了估,一石大概相当于现代120公斤略多的样子,份量不轻,一个人很难搬走。
当然,重量不是很准确,1石=10斗,1斗=10升,1升=10合,他估算的是1斗和1升的重量,手感这玩意儿只能说大差不差。
不过也该差不多,他记得以前在名古屋市立博物馆看到的资料,曰本战国时代的足轻一天的口粮一般是玄米5合,那1合=120多克,5合就相当于现代600多克,一斤二两多的主食,应该能保证一定运动能力了——米一煮会变多变重,特别是这时候曰本煮米饭通常用的是干捞法,份量只会更重,而且足轻不是只吃米,还有配发的酱、腌菜、萝卜干、芋头干、味噌之类,行军途中也会自己抢一些鸡啊鸭啊之类的副食品,勉强还是能吃饱的。
还有,5合是日常训练时的口粮,战时发米是每日10合,有时还会给酒以及各种副食品。
那这样算下来,他一年有两石多的米就足够吃了,能保证基本生存,再加上一个病号,算四石米,所以只要搞到三贯多永乐钱就能暂时无忧?
要想生活的有质量一些,最多翻一番,有个六七贯钱就足够吃一年了?
比想象中的要简单一些……
以前玩《太阁2》玩的,原野还以为动不动就要掏出个千把贯才算钱。
他心里微松一口气,在米店伙计奇怪的目光中又走了出去,沿途又瞧了瞧路边摊。一些是行商,卖些针头线脑破布头,另一些则是附近的村民猎户渔夫,卖些山货水产。
鲫鱼、泥鳅之类1文两条,小臂长的鲤鱼10文左右,一张残破狼皮150文,一只无法辨认品种的大鸟售价15文钱(大羽毛被拔光了,羽毛单卖),一小竹筐干蘑菇25文,还附送一大块干笋。
唔,这时节的干笋,大概是去年的存货?
还有就是行商们的鸡零狗碎。
各色针线都是10文左右,点火用的竹管火折子5文钱(竹管底侧面钻有小孔,其内放有草纸、棉絮和硫磺,点燃后盖上盖子能阴燃一两天,用时一吹就着),铜制掏耳勺也是5文钱,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苎麻茎编的形似屋顶的头巾、用细竹条编的带面纱的斗笠、稻草编就形似靴子的稻草沓、还有四扣草鞋、六扣草鞋、福扣草鞋、没有扣和返,形如袜子的乱草履、用粗草绳编的,底部很厚很高的绪太、用细草编的,没有脚后跟的短草鞋足半,以及草绳木屐等等,大多价格也在5到20文之间。
除了这些稀奇古怪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有些镀银铜钏、镀银铜勾玉、切子玉、铜发笄、木发簪、木发钗之类的小首饰小玩物,通常价格在十几文到一百多文之间,甚至还有一个卖成套木梳子的,大大小小好几把装在一个上漆盒子里,雕有整套七福神花纹,即能当笼头发的篦子也能日常梳洗使用,整整一盒要三百五十文。
此外,原野还发现了一整套的染齿工具,铜碗、煮汁铜壶、铜五倍子箱(装五倍子墨汁的盒子)以及漱口用的铜耳盥,整套花纹统一,轻便又体面,古色古香疑似古董,要卖五贯钱,不过卖的人像个老农,原野有点怀疑这是赃物或是陪葬品。
马市则不在市町之内,据说因为某个原因被城主下令挪走了,不过原野随口问了一句,有个摊主告诉他一匹普通驮马看牙口,好的也就两贯钱左右,大概相当于一个普通郎党一年的全部收入——如果他是孤儿,并且没有老婆孩子,还能把家主提供的口粮全部卖掉的话,干一年就可以买一匹普通驮马。
驮马倒是很便宜,至于战马名马就不好说了,从十几贯到几十几百贯都有,一般人就不用多想。
原野对当前物价心中有了数,确定了自己的底价,然后寻了一间“土仓”就钻了进去。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