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季布和田横,还有个钟离眜没说,他的结局和韩信息息相关,到后面说韩信的时候再讲了,我们先来介绍下西汉建国的政治架构,郡国并行制。
在中央的官员设置上,刘邦继续照搬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在地方的行政区划上,就采用了郡国并行制。字面上很好理解,郡和国同时存在,郡就是汉朝直接管辖的地盘。国就是各个诸侯王,是相对独立的国家,有独立的税收和军权。郡国并行制,其实就是周朝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结合。
除了诸侯王之外,刘邦不是给很多功臣都封了侯吗?侯也有自己的封地,成为侯国,也是可以世袭的。不过侯国比王国差多了,疆域小很多,最大的侯国也就只有几个县。侯国的级别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单位,虽然侯爵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任命县令之类的官员,可以享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但不能私自募兵。而且侯国里的这些县令是双重领导机制,他们在政治上还要听从当地郡守的管理。
历史的教训是鲜明的,完全分封,到了后面对手太多了。完全郡县,底下造反的时候一个盟友都没有。但谁不想统一天下呀,刘邦不是不想,他心里可崇拜秦始皇啦,做梦都想统一。当时为了和项羽争天下,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得不封点土地出去。
分封只是暂时的利益妥协,中央集权才是刘邦最终的追求目标,但现在诸侯王已经有七个了,汉朝实际上有三分之二的领土都掌握在诸侯王手里了,而且要命的是,这七个诸侯王都不是刘姓家族的人。诸侯王不可能一下就取缔,于是削藩的念头在刘邦心里越来越强烈。削藩可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江山不稳呀,七国之乱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还没等刘邦多做考虑,有一个诸侯王竟然主动造反了,他便是燕王臧荼。臧荼混得好好的,干嘛要造反呢,这和他的背景有着莫大联系。
大家还记得吧,臧荼是上一任燕王韩广的部将,当初韩广派他跟着项羽入关,跟项羽关系混好以后,到分封的时候,臧荼成了燕王,韩广被赶走成了辽东王。后来臧荼忘恩负义,不讲武德,灭了他的老上司韩广,占了他的地盘,项羽也默许了。到韩信大军开进的时候,臧荼又主动投降了刘邦。接连换了三个老板,臧荼才是三姓家奴的创始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