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改制(求月票)(2/3)

“所谓糊名,便是将考生考卷写着名字的部位全部糊上,以防止阅卷考官徇私的发生。”李世民笑着回答道。

房玄龄等人当即便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仔细思考一番后,纷纷称可行。

“只是……若只采用糊名,怕是不够。”长孙无忌沉吟一番后说道:“若是考生在试卷当中做记号,或者考官识得考生笔迹,又当如何?”

李世民笑了。

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

“既如此,那便在阅卷之前,先令书吏将考卷誊抄,随后再进行糊名。”李世民笑着说道:“如此一来,无论是笔迹,抑或是考生做记号,都将不再有用。”

众臣一听,都觉得这政策很不错。

“陛下圣明。”

李世民再次开口说道:“朕以为,只是进行这两方面的改革,并不能够完全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如今天下划分为十道,不如再重新划分为十五道或是二十道,并且根据每一道中的户籍数,按照比例分配录取名额。”

“考生在考试之前,须严格上报籍贯;三年内迁居者,只可以原户籍地籍贯参加科举考试。譬如博陵崔氏远房弟子,只允许以博陵崔氏所在之道为户籍地申请考试。”

众臣一听,便明白了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一招,杀人见血啊!

倒不是他们多想,主要是李世民拿博陵崔氏做例子,是不是因为有崔民干这样的旧仇在呢?

这样一发散思维,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一处。

“臣认为可行。”长孙无忌率先站出来捧哏,毕竟他家里也不靠科举。

妹妹是皇后,自己是国公兼司徒,家里孩子还用得着考科举?

人家孙子是真可以说,我阿翁跟着圣人玄武门走一遭的时候,就把我这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武将们倒也全表示支持,因为他们也不靠科举,你总不能指望程咬金的儿子里面,或者尉迟恭的儿子里面出一个状元吧?

真到那时候,全天下的人都得寻思寻思,是不是这俩老货顶盔掼甲去威胁主考官了。

“最后,朕打算将考试一级一级细分,按照道、州、县的方式分级。”

“敢问陛下,如何细分?”房玄龄问道。

“朕以为,每年可由各县知县自行组织考试,选拔出来之人称童生;再经由每州刺史组织童生考试,通过之人称秀才;随后每道的监察御史再组织道试,通过之人称举人。”

“另外可以在县、州之中设立学院,统一授课讲述考试内容。”

后面的那句话,李世民没说。

他实际上的目的,就像之前和李象商量的那样,逼迫世家子弟离开乡土,进入城市当中。

都说是冲天大将军黄巢和朱温图图光的世家门阀,但没有宋朝的一波城市化,世家门阀依旧不会消亡,反而还会死灰复燃。

老李继续说道:“在取得举人身份以后,才能有资格参加京城的科举考试——朕打算去除其他科目,只留下进士科。进士科不再考察诗赋,而是将考试内容从考经学、时务策和诗赋,改为经学、时务策,日后时机成熟时,再添加行政能力测验。”

“进士科通过者称为贡士,在贡士选拔完毕之后,再举行由朕主持的殿试,经过朕在殿试上亲自选定的有学之士,通过者为进士……”

“进士录取后,两年观政,必须有基层和边关省份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能担任中枢六部级以上部门的职务。”

这一次,李世民彻底在官面上将进士科抬到了最上等。

进士科,可就真的一飞冲天喽……

李象也没完全照抄后世的智慧,像是进士前几名,直接进翰林院养望,然后过几年出仕直接成为中枢高官,这个先例也不能开。

哪怕是状元,也得从基层做起。

听到李世民这完善的方案,众臣面面相觑。

这也太完善了吧?!

而且,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明白李世民这次改革科举的深意。

这是在用钝刀子剌世家门阀的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