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过你也不用着急,你是嘉禾的人,想去好莱坞随时都可以去,不过我觉得你可以先在张导的《月球》剧组打打下手。
正好你那部《无人区》不是还没上映吗,先跟着张导把《月球》拍完,到时《无人区》应该也下画了,再去好莱坞。”
“好的,我听刘总安排。”宁昊笑着回道。
明显看得出来这是对自己重点培养,傻子才会不答应。
“你这安排的是明明白白,哈哈!”
“宁昊不仅年轻还很有才华,肯定得好好培养,韩总,你那边怎么样了,《无人区》大概什么时候能够解禁上映啊。”
听到刘周这话,宁昊也一脸期待地看着韩山平,毕竟《无人区》这部电影耗费了他最多的心血,他不可能不重视。
“放心吧,年后肯定能够通过审核。”
“那就好,我都已经准备好了让《无人区》在明年的暑期档上映。”
几人一边聊天一边往韩山平办公室走去,宁昊见几人没让自己离开的意思,也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
四人坐定之后,韩山平给每个人扔了一根烟,然后自己点了一支,深吸了一口,随后缓缓地说道:
“刘周,你继续说说该怎么建立电影工业体系。”
刘周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
“韩总,工业体系首先就是电影制作的专业化,而我们还是处在手工业状态.”
“等会,手工业?”
刘周刚开口,韩山平就忍不住出声。
作为中影的一把手,一路从峨眉电影制片厂的科员做起,一路熬到电影导演最后做到厂长,再调到京影厂担任厂长,到现在的中影一把手。
怎么说他也是资深电影人了。
华夏电影,怎么就成手工业状态了?
刘周解释道:
“我这只是打个比方,手工业和现代工业的区别在分工上,在电影行业上也同样如此。
尤其人多的大制作,差距更加的明显,就拿张导的《英雄》举例,这部电影我们嘉禾内部有过细致的研究。
《英雄》的幕后团队,相比好莱坞的A级制作的古代历史战争大片,要少三四十个工种。”
“少三四十个工种,有这么大差距?”
这回不光是韩山平了,就连张一谋也微微一愣。
《英雄》是他拍的,但是他还真没有这样细致地去和好莱坞同类型的电影做过比较。
这玩意,毕竟国内没多少人在意,也没人数过。
可是刘周既然敢说出来,总不会是瞎编的。
但是缺了三四十个工种,他还是感觉太离谱了,电影可是精细活。
面对韩山平和张一谋探寻的眼神,刘周接着说道:
“没错,国内剧组很多转接、协调性的岗位要么没有,要么交给了其他工种,一人身兼数职,分工含糊,很容易出乱子。
但我们国内基本上又是导演一把抓的,根本顾及不到这么多。
一部戏少了三四十个工种,这意味着什么很清楚了,细致程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两人当然也明白刘周的意思,电影的拍摄,尤其是大制作,越细致制作肯定就越发精良。
韩山平不由叹了口气,说道:
“我们还总想着学习这学习那,但没想到就连最基础的我们都没做好。”
“其实主要还是国情不同,好莱坞那边的电影行业商业化程度极高,而我们才刚刚开始商业化。
内地导演中心制沿用了几十年,剧组事情几乎都是一把抓,要想改变这一情况肯定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其实除了分工不明确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地缺少专业的制片人,尤其是那种能够制约导演的制片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除了嘉禾的陈果富和中影的黄建新等少数几个制片人之外,其他制片人根本制约不了导演。
毕竟有名的导演他们根本不缺投资,又有票房号召力,还能怎么制约他?
或者不用制约,哪怕是能够协助导演,除了拍摄之外的所有事都能帮上忙的这种专业制片人国内也不多。
如果说好莱坞那种分工明确,以制片人中心制来制作电影是工业化生产的话,那国内以导演中心制,剧组大小事务一把抓则就是小作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