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680.讲个笑话:猫猫头说货源充足(2/2)

直接叫上一个摄像一个技术,四个人开了一辆车,直奔德阳。

在当天下午,就开启了直播。

开着车在广袤的红薯田间驰骋。

站上拖拉机,拍下身后如海浪般翻起的红薯。

融进干活的工人,和他们一起嘻嘻哈哈捡拾红薯,享受丰收。

跟着货车,将一车又一车红薯运去仓库,成袋成袋吊装进稀奇的井窖。

通过画面,告诉粉丝们,我们的红薯很多很多,放心吧大家。

普通人对数量的多少其实是没有概念的。

当看到眼前这么大片大片的农田,这么多的糖墩墩红薯,一车一车往回装。

很快就相信了,然后陷入了丰收的喜悦中。

农耕基因又觉醒了,看到收获,发自内心的欢喜。

拿着口袋,在田里捡啊捡,捡啊捡,好似永远也捡不完。

十分的解压。

网友们看着看着,弹幕上就变成了,【好了,该我玩了~~】、【报坐标,我去给你们捡红薯,临走让我拎一麻袋就行】、【算盘珠子都打我脸上啦】

一路嘻嘻哈哈,满满的幸福与期待。

但这就完了么?

这只是第一层。

还有第二层呢。

在直播的间隙中,看了用机器收红薯,聊了怎么种的,产量如何,糖墩墩红薯和其他红薯有什么不一样,井窖是怎么做的,糖化又是什么。

这些,不是给等着买红薯的人听的,是给有兴趣种的人听的。

而第二天,更是明显。

小赵和罗少安一行去了绵阳农科院。

实打实的请农科院专家讲解了“早育早栽“技术,

还介绍了另外几种糖化设施,除了井窖之外,还有棚窖、屋窖,适合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

反正从种植到储存,全都讲了一遍。

进而还讲了他们农科院对糖墩墩做的尝试,思路是怎样的,对比结果如何,还有提前“控蔓”的操作以及效果。

大量的农业知识,听的观众们晕晕乎乎。

高声喊着【啊,要长脑子啦】在愉快的玩梗。

而有心人则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

比如,贵州遵义桐梓县,原来的贫困学生杨秉承。

给骆一航打来了电话。

“骆总,您好,我是杨秉承,不知您还记得我么?”杨秉承的第一句话说的很客气。

“叫骆哥。”骆一航回答的很不客气。

骆一航对杨秉承的印象很深。

当初一纸长文将骆一航感动。

引得骆一航亲自去了一趟他的家乡,见到了这个已经跌落深渊,却在咬牙苦撑一身韧劲的农家少年。

在他家里,骆一航用生冷的三个问题,两万一千元的苛刻借款,往深渊中抛了一根绳索。

杨秉承靠着仔细、努力、认真,全神贯注,以及一点运气。

拉着绳子,一步一步,真的爬出了深渊。

之后,杨秉承主动从骆一航眼前隐去,从没借着这层关系要求过什么。

只是每逢年节,祝福不落。

一晃,年余。

这还是上次还钱之后,杨秉承第一次主动给骆一航打电话。

反倒是去年以吃助农消化豌豆颠时候,骆一航找过杨秉承两次。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