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264章 这就叫才思敏捷(1/3)

张鑫炎咂舌。

没想到江弦会来这么一套先礼后兵。

他重新打量了一眼江弦。

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不容置疑的知识分子气质,但神态却不像大部分知识分子给张鑫炎的印象一般淳朴,眼睛里闪烁着深邃。

张鑫炎想起号称“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

黄霑用一支笔写出了自己的一份俗、一份野、一份狂、一份真。

眼前这个年轻人同样如此,不仅有才华、有信仰,更有着属于他的那份傲气。

张鑫炎太懂这类人了,他们都是那种,你可以不认识他这个人,可以没听说过他,但你看到他的作品一定会扑通跪下。

光是江弦一部《霍元甲》,就不知道有多少香港的导演想跪给他。

“江先生,这样吧。”

张鑫炎心中有了决定,“你想要香港的薪酬当然没问题,只要你的剧本能让我满意,我可以给你比《霍元甲》更高的薪酬。”

《霍元甲》当时徐小明给了九千块人民币的薪酬,按照汇率,这会儿的一元人民币相当于三港元,也就是将近三万港元。

一部《少林寺》至少有三万港元进账,这个数字让江弦兴奋不已。

要知道香港那边儿商业化严重,编剧没地位,倪匡的剧本稿酬一向是香港编剧的天花板。

不少编剧感叹说:“是倪匡提高了编剧的薪酬,不然,剧本在电影制作费中,是不成比例的。”

而倪匡的剧本也就值5万港元,张鑫炎至少给江弦3万港元,这个价格可以说诚意十足。

当然,是《少林寺》写得好的情况下。

“张先生,那我们来聊聊剧本吧。”江弦吸了口烟,不动声色的转了话题。

他当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会显得市侩。

希望自己能与香港的编剧受到同样的待遇,这是为了追求公正,怎么会市侩?

更何况,张鑫炎在香港找个编剧,本来也要花这么多钱。

张鑫炎也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在香港已经习惯了这样商业化的谈判节奏。

他先是给江弦概括了下《少林寺》的整个故事,然后说:“这个故事的剧本太正了,我想把他改成一个轻喜剧的风格,能让观众们笑出来的那种.”

张鑫炎给江弦讲的很细,他怕江弦处理不了轻喜剧。

如今轻喜剧的风格在香港比较流行,算是当下香港电影的主流。

左派电影过去在香港坐拥半壁江山,就是因为没跟上时代,坚持样板戏那样的正剧风格,结果遭到了市场的淘汰。

反观邵氏,不光拍轻喜剧,还尤其擅长拍摄风月喜剧。

像是妇人脚上绑根红线,等丈夫一睡熟,她挑动红线情人就钻进房中亲热。

结果被丈夫察觉,把红线解开绑在了自己脚上,半夜丈夫脚一动,红线跟着一跳,妻子的情人兴奋的钻进房中

“我嘞个骚刚!”

这画面香艳剧情诙谐,这样的电影自然受到观众们的追捧。

“这个简单,就是人物搞反差嘛。”

“搞反差?”张鑫炎看了江弦一眼,“说来听听。”

江弦沉吟片刻,道:“少林寺的僧人有清规戒律,不准喝酒吃肉,更不准接近女色,如果让他们破戒,人物产生反差,这喜剧效果不就来了?”

“.”

张鑫炎愣住,江弦立马给他举了个例子。

小虎下山挑水,白无瑕就让她的狗去追他逗他玩。

小虎被追的水美挑上,便做了个圈套捉住狗,阴差阳错把狗子给弄死,犯了杀戒,就想着偷摸给埋了。

最后埋哪儿都不合适,干脆就把狗子做了顿烧烤。

烤得正外焦里嫩,谁料少林大师找了过来。

小虎顿时汗流浃背,结果大师也犯了馋。

小虎机灵,看了出来,就巴拉巴拉一顿劝说,说的大师终于动心,正打算和小虎偷吃几口,肉到嘴边,结果弟子们全蹦了出来,大师也汗流浃背。

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和弟子们合而食之!

最后还要找个借口:“出家人多做善事,不必拘泥小节!”

张鑫炎听得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