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第138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2/3)

两人张望半晌。

终于等到李三才人群中钻出来。

只见其挤开人群,手里拿着三个糖人,朝两人灿笑。

李三才几步之间,就走到顾宪成、孙继皋身旁。

虽然因为人多被挤得有些狼狈,但面上笑容不减。

他将手中两个旗帜形状的糖人递给顾宪成、孙继皋二人:“春闱不到百日,只盼二位此番旗开得胜!”

顾宪成与孙继皋见状,久候的不悦当即一扫而空。

二人哈哈一笑,接在手里道了一谢。

孙继皋看向李三才手中剩下的鲤鱼糖人,好奇道:“怎生你这糖人,与我等的还不一样?”

顾宪成闻言,也好奇看去。

李三才将鱼尾巴放在嘴边,舔了一口,无奈道:“二位是初次春闱,自然能用旗开得胜,可惜我这二战之人,已然是展过一次旗了。”

“想了想,还是鲤鱼跃龙门通用一些。”

别看他如今才二十二岁,却是早就考过一次进士了,没中而已。

孙继皋摇头失笑。

随即又说了些场面话。

顾宪成打断了两人,朝跟前的真武庙后门努嘴示意,一手拽着一人往里走:“你二人的庇佑,怕是不如真武大帝,还请不要耽搁我拜真神才是。”

两人任由着顾宪成连拉带拽,一同从后门,进了真武庙。

踏进庙里之后,立刻就宽敞了起来——就是因为限流,外面才堵了半条街,都赶上小庙会了。

三人走特殊通道入庙,立刻便有一名中年道人迎了过来。

“李居士,二位居士。”

这话一听就知道,李三才是常客。

李三才从怀中取出一份油纸包好的香油钱,随意问道:“这还未过年,怎么今日这般多人?”

虽说过年也就一个月余了,但一般而言,得前后半个月,才会有人山人海的庙会。

中年道人不卑不亢地接过李三才递过来的香油钱,风轻云淡传给身后的小道士。

这才回头给李三才解释道:“李居士有所不知,近来礼部授了我师父赞教封号,师父他老人家为了答谢天地君民,便将自身福禄制成护符,欲散布于有缘人。”

“这阵子来庙里领护符的百姓多着哩。”

嗯,免费促销抢占市场。

李三才闻见是喜事,立马做足礼数,口中贺道:“原申道长得授赞教了?可喜可贺!”

道门的规制是一度下降的。

洪武年间张正常还有天师封号,但在张正常之后,却是只有龙虎山正一真人之封。

而到了现在,更是连道门真人之号都革除不封了。

除了阁皂山、三茅山、太和山这些给授世袭灵官、提点封号的大派,余者只能封法官、赞教、掌书,皆是正八品流封。

所以原申道人这赞教的封号,已经是道门了不得的荣耀了。

可以说,拿这个名头出去给达官贵人做法事,价格立刻就得翻一番。

中年道人却没什么喜色,反而撇了撇嘴:“喜事自然是喜事,就是贵了点。”

外人那是不知道实情。

这事涉及到皇帝当初借的银两!

原申道人趁着给两宫祈福的功夫,旁敲侧击提了一下这事,想跟皇帝讨债。

结果皇帝当场便给原申封了个赞教,还赐了幅“原申妧德”的四字御书,希望延期个三五十年的。

这就跟花钱买的封号没区别了。

至于三五十年后皇帝还不还?

原申赞教说了,只要对道观有好处,那就选择相信。

只可惜原申道人都七旬了,谁知道靠封号能不能回本。

所以中年道人才说贵了点。

道人也不管李三才听没听懂,留下这句没头没脑的话,便递过几柱香火,识趣站到一边,由得香客居士拜神发愿。

李三才也不以为意,将这事抛诸脑后。

与两名同伴上前一步,走到真武神像前,喃喃有词。

一旁的孙继皋或许是许的愿词少,已然将香火插进了香炉中,退了回来。

“听闻今年进士名额,增为了四百员,当真是出乎意料。”

拜神嘛,多是心理安慰,哪能拜了就万事大吉的,最后还是得回到现实来。

顾宪成这时候也上完了香,接过话茬:“我本是抱着熟悉考场的心态入京赶考,但听了这个消息后,已然是生出侥幸之心了,三年后未必还有这等好机会。”

进士是有定额的。

一般是三百到三百二十人之间。

如今竟然增至四百人!对这一科的举子而言,简直是天大的惊喜!

再研学三年,都未必有扩招百人机会来得大。

这时候李三才终于念完了愿词,一边往香炉里上香,一边开口道:“那倒不一定,这一科增录,是因为考成法之下,辞官的官吏太多了,听闻连鸿胪寺卿屠羲英、工部右侍郎刘光济,这等高官显贵都因此纷纷致仕了。”

“若是按考成法三年不合格则黜落罢官,那么下一届科举,恐怕进士名额更是会只增不减!”

高官显贵都被逼走了,那么下面的人更是不用说。

加之考成法从明年开始,湖广、山东等省,漕运衙门、盐政衙门等,都要纷纷搞这一套。

三年后,还不知道要阙多少官位出来。

即便是今年,按李三才所想,这一百进士,都扩得少了。

孙继皋对这些不敏感,他今年志在一甲,增录多少人都跟他没关系。

只感慨道:“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话意味深长。

当然,也是皇帝的喜恶太过明显所致。

前一句,是大家都看出这位不太喜欢交游讲学的进士。

譬如上月的时候,顾宪成还说有个一同赶考的好友李坤要介绍认识,结果那厮听了皇帝训斥赵志皋,已经半月没与他们来往了。

后一句,则是皇帝虽少有插手人事,但近来每每插手,不是在罢老人的官,就是在提拔隆庆两科的进士。

出身差的少壮派,大多都是帝党,由不得众人没点想法。

听了孙继皋这话,两人沉默了片刻,不约而同攒道:“那确是今科最好!”

万一下一届,皇帝已经亲政,身边没位置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