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89章:朕想青雀了(1/3)

齐王谋反案所带来的影响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波澜,且久久难以平息。

毕竟,在这场谋反风波中,跟随阴弘智的官员勋贵数量众多。

要知道,谋反之事自古以来便是天大的罪过,又岂能是小事一桩?

然而李世民在面对此事时,心中有着诸多考量。

一方面,老李家的名声至关重要。若将此事大肆张扬,闹得不可收拾,必定会让皇室颜面扫地。

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作为皇帝的威望,更会在史书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进而影响到他一直以来极为注重的政绩。

李世民深知,自己在位期间,大唐的繁荣稳定、律法的公正严明,都是他政绩的重要体现。

而如今,这起谋反案的出现,无疑给这份政绩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得不提的是,大唐一年之中判处死刑的犯人仅仅几十个。

这一现象,乍一看似乎是大唐的道德水平极高,甚至远超后世。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目前,无论是大理寺还是地方司法机构,在面对可能涉及死刑的案子时,都表现得极为谨慎。

每个这样的案子,都会历经一审、二审,甚至在审完之后还要反复再审。

判官们为了避免判处死刑,可谓是绞尽脑汁。他们在浩瀚的律法条文中不断寻找漏洞,想尽办法为犯人寻找逃脱死刑的途径。

在这个时代,判处死刑绝非是一件能为自己增添业绩的事情,相反,它已然成为了一个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污点。

所以,在这起声势浩大的谋反案中,真正会被判处死刑的人,包括阴弘智在内,绝对不会超过五十个。

而在这五十人当中,有四十多人大概率是没有强大背景和后台的。那些跟随齐王参与谋反的江湖人士,无疑成为了背锅的主要对象。

他们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庇护,只能无奈地承受着最为严厉的惩罚。

而那些有背景后台的人,则可能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在这场风暴中侥幸逃脱,或者仅仅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

“谁教你这么叛的?”

看到孙伏伽送到东宫来的判决书,几乎清一色的降职罚俸,李承乾直接甩手就丢在了地上。

“殿下,这都是根据贞观律判卷,上面的每一条,皆有法可依,有法可询。”

“非是臣擅自决定,亦是大理寺官员共同审判而决。”

孙伏伽面色平静,他早就知道,今天来送判决书,肯定没啥好事。

这是太子要在这方面对自己进行打击。

否则来送的人,就是大理寺少卿苏亶了。

“笑话,谋反的罪过,参与者皆死不可赦,到你连流放都没了?”

“贞观律怎么写的,来,你给孤一条条解释清楚。”

“不然,孤便要追究你是否为同犯,暗中参与谋反之事。”

李承乾冷笑着说道,这要是放到后面的朝代,谋反可是要诛九族的,别说人了,便是院子里的蚯蚓都要给砍成两半,鸡蛋都得把里头的蛋黄给摇散了。

唐朝律法宽容,谋反者死罪,牵连者流放千里,没收家产。

就抄家这块,李承乾还指望着发一笔小财。

“若按贞观律,首先斩首的,应是齐王。”

孙伏伽还是很刚的,朝野有言,说其有魏征谏臣之风。

当初设立‘谏臣’这个官职,还是他向李渊提出来。

李承乾道:“对,是这个理,不过齐王那是陛下特赦,要不你也去找陛下,让他把这些人都给赦免了。”

孙伏伽有些生气了:“殿下这是强词夺理,既是如此,那恕老夫能力有限,办不得此案了。”

孙伏伽年纪也不小了,从隋朝到现在,已有五十多。

李承乾笑道:“好啊,既然孙寺卿要致仕,那孤就成全你,自现在起,你就不必去大理寺了,回家颐养天年去吧。”

孙伏伽脸色微变,他没想到太子竟如此强硬。但他也并非轻易退缩之人,遂挺直了脊梁,说道:“殿下,老臣一生刚正不阿,只为维护律法公正。”

“若殿下执意如此,老臣也无话可说。但老臣相信,陛下定能明察秋毫,还这桩案子一个公道。”

李承乾冷哼一声,道:“你以为拿父皇来压孤,孤就会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