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10章:太子要当大唐最大的煤老板(2/3)

李治不明白太子突然问这个话的意思,仔细思索后道:“应是比先前更加繁华了,也更加热闹了。”

李承乾叹息道:“是啊,更繁华更热闹了,长安在籍人数,就有百万之多,还有大量商贾,往来之人。”

“稚奴觉得,对于长安城来说,每日最大的消耗是什么吗。”

李治迟疑回道:“粮食?”

李承乾微微摇头:“柴米油酱醋茶,柴是排在第一位的。”

“难道稚奴回来时,就没发现越是临近长安,越是光秃秃的一片吗。”

听到太子这么说,李治就想起了两年前离开长安去晋州就封的时候,灞桥驿还是绿树成荫。

然而这次回来,那些树木都不见了,便是被砍了作柴火烧了。

再仔细一想,如今冬季,烧火做饭,沐浴,取暖,哪家不需要大量的柴火。

只是他没明白,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太子提起这话是有用意。

于是也只能点点头回道:“确实如此。”

李承乾指着火盆说道:“如今宫廷,勋贵大户所用,多为石炭,木炭,配之以竹草,作燃烧之用。”

“寻常百姓家中,自是用不起石炭,而以柴木为主。”

“长安周边的树木,已经在大片消失,如今长久以往,无木无树,水土流失,岂非要成沙漠之地。”

“稚奴没去过西域,大漠,可知这沙漠并非凭空而来,许多年前,亦是草木遍布。”

“便是毫无节制的畜牧养马,使得草木凋零,岁月年久候,不复生长,这才形成了沙漠之地。”

“当然,对于长安来说,即便有形成沙漠之地的可能,也是很久很久,乃至于数百年后的事情了。”

“或许是我有些杞人忧天吧,但这般下去,也总不是个事。”

“稚奴觉得呢。”

李治有些迷糊,他觉得太子说的很有道理,可总感觉不知道这里头的用意在哪。

总不能因为担忧长安成沙漠之地,就不让百姓们用柴火了吧。

“大兄说得对。”

想来想去,李治也只能是干巴巴的回道。

李承乾笑道:“稚奴可是觉得,我要让长安城的百姓,都不准烧柴火了。”

李治有些尴尬,他感觉自己在太子面前,就跟个透明人似的,什么心思都会被看出来。

李承乾没有追问,而是继续道:“石炭之所以民间用之太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价格过高,其根本在于开采太少。”

“晋州盛产石炭,我准备在晋州,开设一家上万人规模的大型作坊,用作于开采石炭,加工,而后对长安进行运输。”

“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能降本增效,即便不能取代柴木,也能大规模减少柴木所需。”

这个想法其实李承乾早就有了,在天气转冷,看到火盆里的石炭时,就问了关于目前大唐石炭的情况。

石炭,也就是后世的煤炭。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煤雕制品,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就已经被开采利用。

魏晋时期,对于煤炭的利用则更上层楼,比如较为传奇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就是一枚用煤精制作的印章。

隋唐时期手工业较为发达,煤炭的使用为陶瓷、冶铁等手工业提供了更充足的燃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比如在冶铁过程中,煤炭的燃烧温度较高,能够提高冶铁的效率和质量。

到了如今唐朝,铁制工具已经应用到采矿,除了挖掘工具,运输工具也有了一定的改进。

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运输装置,如木质的推车、绳索等,方便将开采出来的煤炭从井下运输到地面。

如今主要采用掏槽的方法开采煤炭,先以手镐在工作面煤壁下部开一横槽,促使煤层产生裂隙,再用锤楔在上部敲凿,使煤块崩落。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将煤炭从煤层中分离出来,并且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矿工们在掏槽的位置、深度、角度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得开采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还有分层开采的尝试,木质支护防止矿井坍塌,支护结构的优化,通风通道的设置,通风设备的出现等等。

在采矿这块,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技术发展。

包括对原煤的粗加工,粉碎,筛选,制作煤饼煤球。

甚至是煤炭的洗选技术,虽然比较粗糙简单,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

这些方面,跟后世的粗煤加工,在流程上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差的是工业化的效率,跟细致化的操作。